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让市场在养老服务中“挑大梁”
马志刚//www.workercn.cn2014-01-23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最近,民政部下发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通知,明确提出“推行公建民营”、“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养老机构改制”等重大改革举措,透露出逐步让市场在养老服务中“挑大梁”的政策意图,这对化解日趋紧张的养老难题、增强公办养老机构的活力乃至搞活整个养老市场,无疑都是大利好。

  公办养老机构是目前我国养老服务的“主角”,占全国养老机构总量的七成多,在承担特殊困难老年人集中养老任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必须看到,随着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光靠“公办养老”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

  最突出的一个矛盾体现在“短缺”上。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国养老床位共有500万张,但按照国际上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5%的标准,我国现在至少需要1000万张床,床位缺口高达500万、资金缺口高达5000个亿,这个数字尚不包括庞大的土地费用以及95%老年人社区养老所需的费用。其实,不止缺床、缺钱,护理人员短缺也很明显,在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改进提升养老管理方面,我们还是“新手”。今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还会以年均800万以上的规模激增,如不能让更多资源流向养老市场,人、财、物的缺口会更大,“几十年等一床”的怪现象将会更多出现。

  市场机制才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让更多资源流向养老市场只能靠市场。从国外经验观察,完全依靠政府财力实现全民养老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作为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准公共产品,养老服务虽不能全部市场化,但完全可以在明确公办养老机构“保基本、兜底线”职能定位的同时,健全市场机制,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有了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养老产业有钱可赚了,企业就会敢也愿意把钱投进来,养老市场也就能繁荣起来了。

  进一步看,让市场在养老服务中“挑大梁”,也是三中全会精神的题中之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建立这个体系,关键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从养老服务的竞争领域退出来,从养老服务直接供应方变成养老服务购买方和监管方,把更多把精力花在购买服务和监管服务上。去年,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一个核心内容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

  当然,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是个极具探索性的大课题。如何谨防和避免改革后居民养老负担大幅增加?如何确保政府投入的养老资源切实用在了托底功能上?如何实现对“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有效监管?退出机制在哪里?等等,都需要我们通过大胆试点摸索规律,为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创造条件。这一切已经开始。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