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破解创新链中的“瓶颈”问题
//www.workercn.cn2014-07-01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课题组

  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治疗创新链的“肠梗阻”,重点解决我国重大关键技术创新链的中间瓶颈制约,形成科研促进产业创新、产业支持科研发展的正反馈效应

  这些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科研成果也越来越丰富,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发明专利申请量都已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位。但是,我国科研成果转化并不顺畅,有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未利用专利高达82%。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创新链条存在“肠梗阻”现象,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商品化、规模化”的创新链条中,中间环节非常薄弱,导致大量科研部门的成果无法转移到产业部门实现创新。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治疗创新链的“肠梗阻”,重点解决我国重大关键技术创新链的中间瓶颈制约,形成科研促进产业创新、产业支持科研发展的正反馈效应。

  一

  从国家创新活动看,创新链条包括以下5个环节:一是基础研究,探索新技术的原理。二是应用研究,在实验室制作样品或样机。三是中间试验(简称中试),验证和改进实验室技术,按照规模生产要求解决工装、工艺、原料等问题。四是商品化,企业整合技术、资本、人力等要素,面对市场开展小规模经营,完善产品,寻找市场。五是规模化,企业开展大规模生产,获取创新活动的回报。

  国家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在创新链条的不同环节,创新活动的任务、关键要素、参与者都有所不同,其中应用研究、中试、商品化3个环节需要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是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在应用研究环节,科研机构起主导作用,但企业的参与可以为技术转化打下铺垫;在中试环节,科研机构也是主要力量,但企业的参与可以加快技术应用步伐;在商品化环节,创新活动发生质的变化,从科研机构内部的研究活动演变为企业整合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开发市场的经营活动,是创新链条中最惊险、最关键的一跳。

  目前我国创新链条中主要存在着三大瓶颈。一是应用研究脱离市场需求。我国科研机构在应用研究环节的突出矛盾是研究课题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当前行政主导的项目管理机制同时受到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批评,科研机构认为申请项目花费精力太多,研发也缺乏连贯性;企业认为,我国科研项目存在研究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导致很多研究成果不具备市场应用价值。二是中试力量薄弱。我国科研体系存在“重科研、轻中试”的现象。这与国家创新体制有关,我国科技部门与产业化部门纵向分割,相互脱节,导致中试投入跟不上研发需求。科研体系内部,在科研成果为主要考核指标的体制下,科研机构对参与中试活动也缺乏动力。三是重大技术商品化缺乏吸引力。技术商品化是技术变成商品的过程。据调查,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对重大关键技术商品化的积极性都不高。从企业方面看,重大关键技术商品化存在巨大风险,包括技术不成熟、市场需求不确定等方面的风险。从科研机构看,搞技术商品化远不如申请新的课题,后者经费有保障,而且还能产生新的学术成果。此外,我国国有技术资产的管理制度也不利于重大关键技术的商品化。

  总的来说,造成我国创新链条瓶颈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我国科技体制机制不完善,成果转化链条不畅通,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本身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固有性质。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科技孵化,加强市场激励,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门槛和风险。

  二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包括改革不合理的科技管理体制和完善科技转化促进政策。

  首先,要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一是改革科研机构体制,可考虑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我国需要建立一批市场导向的应用技术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应将技术转化和技术研发作为同等重要的使命,并以此为基础对组织结构、资金管理等进行改革;应设立专门机构和专项资金,从事技术转化工作;应改革单一化的科研成果评价标准,等等。我国一些地方在新型研发机构的试点中也取得了宝贵经验,如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建立理事会制度,按照项目合同实施全员聘用制,形成了“市场化导向、企业化管理”的良好局面,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二是改革科技项目管理体制,加强需求方引导。采用事业经费和项目经费相结合的科技经费管理方式,既有利于发挥科技部门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发挥项目对科研资源的合理引导作用。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项目设立机制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市场需求,必须建立市场导向的项目管理制度。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的管理,应建立多方参与的机制,既要听取科技界意见,也要听取产业界意见。

  其次,要完善技术转化政策。一是设立专业性中试平台降低中试门槛。可考虑将“撒胡椒面”分散使用的支持技术产业化的财政资金集中起来设立一批专业性中试平台。中试平台可以设在产业创新领先地区,如产业集群地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而且,专业性中试平台除了建设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外,还要培养一批懂装备、懂工艺、懂技术标准的专业人才。二是改革国有技术资产管理体制。建议以促进技术转化为出发点简化国有技术资产管理程序。此外,还要加大对参与技术转化企业和科研人员的激励,以调动科研机构实施技术转化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创新早期阶段的政策资金引导。比如,设立专门的中试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形成风险收益共担机制,促进技术中试环节的多元化投资;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风险资本的引导作用。

  三

  我国科技孵化正在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相关政府部门应调整政策思路,着力于释放市场的潜力,促进科技孵化服务业的发展。

  第一,可考虑将科技孵化提升为创新服务新业态加以引导和发展。我国的科技孵化早期主要由政府主导,目前正演进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的新业态,有众多企业和个人参与,以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有独特盈利模式,具有满足创业企业整合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需求的能力,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创新创业的资源动员力。建议将科技孵化提升为一个新兴产业,不仅要为本地的创新创业企业服务,也要积极推动其向外辐射。

  第二,鼓励多种科技孵化模式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一是继续完善传统的基地型孵化。传统的基地型孵化主要由政府下属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以物业、办公、政策性服务和初级商业服务为主,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对于传统的基地型孵化器,应继续发挥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并适当集中资源解决科技转化中的瓶颈问题。二是大力发展市场化的能力型孵化。市场化的能力型孵化一般由成功企业主导,聚焦于创新活动的早期阶段,着力于提升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能力。市场主导的能力型孵化正在成为我国科技孵化的重要力量,政府应大力支持其发展。比如,调整国家孵化器认定标准,引导孵化器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孵化器的评价和监测制度,基于对孵化器的服务绩效评价来确定对孵化器的奖励与财政支持。三是促进基地型孵化与能力型孵化的合作发展。基地型孵化器与能力型孵化器的联合发展,可弥补基地型孵化器对科技创新企业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有价值、更专业的要素资源。在实践中,可考虑通过积极推进多层次、多维度的孵化器联盟和网络的发展,使各类孵化器能够结成相互合作的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加强政策性资源与市场资源的合作,推动基地型孵化与能力型孵化的合作发展。

  (执笔:袁东明 马 骏 王怀宇)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