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GDP不单纯是一个经济数据,它在改变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在改变自然世界。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于1934年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GDP这个概念。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联合国货币金融大会)决定把GD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主要工具。从此,GDP便风靡全球。
尽管GDP的概念出现较晚,但战争的背后似乎都与GDP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GDP已经超越英国而成为全球老大,才产生了统治欧洲和世界的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由于其为一战战败国,受制于人,GDP增长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因而不惜用战争手段来扩展GDP增长空间。当时的日本也是因为GDP增长受到资源枯竭的制约,因而产生了建立所谓的东亚共荣圈的野心,对华发动了侵略战争。直到20世纪中叶,人类攻城略地的战争行为才基本上停止,结束了用战争方式实现GDP野蛮增长的时代。
今天,GDP依然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依然是全球经济版图构成的基本要素。2013年全球GDP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有三个国家在亚洲——中国、日本、印度,而前三名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其中有两个国家也同样在亚洲。因此,有不少人说,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
全球GDP排名的变化也正在改变世界格局。2009年,中国当年GDP以5.2万亿美元的规模超越日本进入全球第二,英国被挤出前5名。中国GDP的快速增长改变了世界格局,引起了不少国家的种种忧虑。中国政府也在竭力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和平发展主张。
不过,GDP在改变世界格局的同时,也给自然界留下了令人痛苦的痕迹。这个痕迹主要是沙漠化,工业污染。最早造成工业污染的是西欧。英国议员戴口罩开会便是当年西欧工业化污染严重程度最经典的一幕,后来美国、日本也给地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随后便是中国及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还在继续制造污染。这便是GDP的代价,似乎工业化与污染是不可分离的一对孪生兄弟。虽然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就严肃提出要吸取工业化国家的教训,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不幸的是环境污染的教训依然被重复。
虽然GDP只是一种数字符号,但可谓“喜怒哀乐”全都有。全球所有国家都曾经历过GDP崇拜主义,也毫无例外地经历过以GDP论英雄的时代,也因此让GDP产生了巨大的力量,既改变了自然,也改变了人类社会。然而,在人世间,成也GDP,败也GDP;福也GDP,祸也GDP,是是非非,一直持续至今,结果是爱GDP不容易,恨GDP也并非易事。
今天的中国GDP虽然排名全球第二位,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土地、水、空气都不同程度地被污染,人民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现在,中央政府已采取强力措施向污染宣战,但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努力。
为了今天中国人的健康,也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约束自己的行为,共同创造绿色GDP。出行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绿色出行;做生意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绿色生意;办企业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绿色生产;投资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绿色项目。凡属非绿色行为,当自觉抛弃。如此等等的自我思量和自我约束,才能真正创造出绿色GDP,才会带给人们健康、幸福、安宁的生活,让人们有足够的理由去爱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