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第二,坚持“生态优先,协调发展”战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海定陆、陆海统筹。按照规划尽早启动渤海湾环境容量研究,科学核定污染物排海总量为基础,确定污染物排海总量,有效改善渤海生态现状。促进生态文明,人海和谐,避免重蹈先污染再治理的覆辙。加强监管、防患未然。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监测投入,有效提升监测、预测和管理的水平。建议强化海上生产安全和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切实有效的海洋灾害防控体系。
第三,发挥政策优势、加大科技投入,注重协同发展。一是认知海洋、科学利用。持续、稳定地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认知海洋的能力,使海洋“透明化”,有助于海洋资源的不断发现和深度利用。二是加强对海洋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力争在海洋环保、海洋监测、海洋工程、海洋精细化工、海洋信息服务等产业形成研发一批、储备一批、预研一批的良好技术发展格局。三是加大对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通过“特区”建设,形成技术持有者和技术转化者的共赢互促的局面。四是注重衔接与辐射带动,与辽宁、河北沿海经济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衔接,做好错位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发挥天津优势
发展海洋监测探测高技术产业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任 罗续业
当前,我国海洋活动环境保障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度达到90%以上。并且发达国家对我国深海声通信、释放器、AUV、高精度传感器等许多海洋技术进行封锁禁运;同时,我国业务化海洋观测、监测系统中大量采用国外仪器对国家安全带来潜在的巨大威胁。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监测探测技术和装备。围绕国内国际需求和今后发展趋势,建议天津在发展海洋监测探测高技术产业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鼓励并保护小批量生产海洋监测探测技术装备。对于产业培育阶段的技术装备,应建立小批量生产的鼓励和保护政策,比如海洋技术公共试验检测平台运行和使用的补贴机制、税收优惠政策等。
第二,提供海洋监测探测装备试验场地。在天津市濒海区域,专门安排一小块带岸线的海域和土地,具备供电、通信、交通等基本条件,作为海洋监测探测装备海上和岸边试验场地,提供开放共用的仪器海上测试试验条件。
第三,成立天津市海洋科学技术研究院。整合利用驻津相关涉海单位的技术、人才优势联合开展海洋科学技术、重大涉海战略研究,提升天津市海洋科研水平和国内外影响力。
第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技集团。以天津市海华技术开发中心等一批在海洋监测探测技术研发、转化领域具有较好基础的公司,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培育发展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集团公司。
第五,积极引进和聚集海洋科技高端人才。鼓励技术交流和产学研合作,继续加大天津市海洋科技、科技兴海等专项资金的投入。
以科技创新支撑
天津海水淡化产业发展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研究所所长 李琳梅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与粮食、石油并列为21世纪三大战略资源。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镇化及气候变化等的影响,全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缺水危机。海水淡化是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已成为21世纪许多沿海国家解决淡水资源短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天津是我国最早开展海水淡化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省份之一,拥有技术、人才等明显优势。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应放宽发展视野,政产学研金紧密结合,把海水淡化做大、做强、做实。即:立足天津、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第一,要加大对自主海水淡化技术装备的研发投入和示范。开展“高效、节能、低成本、高可靠、生态化”的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以及浓海水综合利用,突破大型海水淡化装备制造技术瓶颈。依托北疆电厂二期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开展自主首台(套)海水淡化装备的应用和技术、政策示范。
第二,要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依托天津的科研院所、大学和相关企业力量,集中开展海水淡化专用材料、药剂的研制与开发,建设自主海水淡化产品装备制造基地。
第三,要依托国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国家海水淡化技术检验检测公共平台。解决海水淡化新材料缺少评价与验证而无法应用、海水淡化新技术缺少权威测试难以推广、大型海水淡化专用设备缺乏工程验证而无法实现市场准入、大型工程缺乏实时监管影响城市供水安全等问题。
第四,要发挥天津海水淡化技术人才优势。依托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大学等有资质的工程设计、咨询单位,面向国内外市场,提供海水淡化工程设计、可行性报告编制、现场运行服务等,推进大型海水淡化工程设计、咨询市场化运行。
建设高水平国家海洋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 李春成
市委提出要以建设国家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努力打造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联合确立天津等8个城市开展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工作。因此,发挥科技优势,建设高水平、开放型、国际化的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应当作为天津的重要选择。
第一,进一步发挥天津海洋高技术的突出优势。天津的海洋工程与技术实力雄厚,以国家海洋局直属机构为例,截至2014年5月,合计公开专利922项,按照所在地统计,天津327项,占总数的35.5%;包括海洋工程,海洋监测、海水淡化,海洋信息、海上平台等海洋装备制造、油气开采服务等高技术服务,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进一步提升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战略定位。发展海洋高技术及其产业是适应海洋开发利用保护高技术难度需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发挥天津的优势和潜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天津提升科技实力、培育天津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措施。天津要在战略上把发展海洋高技术与产业定位于具有国际竞争力、能有效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对国内海洋产业转型有示范意义,并成为天津科技与产业的优势领域。
第三,进一步策划落实做大做强基地的战略举措。一是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塘沽海洋高新区。要充分利用唯一的国家专业海洋科技园区的品牌优势,把海洋高新区发展好是滨海高新区的重大责任,也是新的增长点;二是做大做强四个中央驻津海洋科研院所。三是通过整合资源,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搭建面向全国的海洋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四是加强科技招商,深化国际海洋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际组织机构,举办国际海洋论坛等活动,吸引全球、特别是北京的海洋研发转化机构和高技术服务机构落户,把天津建成海洋转化产业化高地。五是做大做强海洋优势高技术产业,培育一批海洋科技领军企业。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助推我市海洋经济发展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院长 王树新
2013年,天津正式成为全国第五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直辖市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天津如何在海洋经济科学发展中先行先试?科技如何支撑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一,继续建设好一个中心:海洋装备技术工程中心。支持“天津市海洋装备技术工程中心”发展为国家级工程中心,围绕提升海洋装备技术研发、促进海洋装备技术成果应用和转化,更好为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第二,紧紧把握住两条主线: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天津市海洋装备技术工程中心依托天津大学机械学院,支持在海洋装备技术领域创新工作,研制水下滑翔机和国内首套海洋微结构湍流剖面仪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技术,并加快应用于中船重工、中国海洋大学等涉海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
第三,努力衔接好三个层面: 天津发展、国家需求、国际视野。围绕天津海洋装备技术发展,面向国家海洋能源勘查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专项支持下,与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共同研制深水AUV勘查系统等,并应用于实际工程。
增加科技投入
支撑滨海新区两大中心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国家国土研究所所长 肖金成
天津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五大优势。一是天津港,作为国内比较重要的港口,要充分发挥其港口带动作用;二是造船行业,天津船厂生产了大批轮船;三是海洋盐业,通过利用太阳能,实现海洋盐业生产,是典型的低投入高产出行业;四是海水淡化,天津海水淡化国内领先;五是海洋渔业,目前天津主要是近海渔业。
天津发展海洋科技的两点建议。一是增加科技投入,海洋经济是高风险行业,要增加政府科技投入,不能过多考虑经济产出问题;同时,要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增加企业科技投入,企业成为海洋科技投入的主体支撑海洋经济。二是天津潜力大,滨海新区要有大的突破发展,要有新定位。要充分发挥滨海新区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发展造船业和海洋渔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汉沽地区要减少化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