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煤炭、钢铁等行业的困难局面难以缓解,根源在于产能过剩。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已步入工业化进程后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试图依靠经济景气向好来化解某些行业严重过剩产能的可能性已经很小。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来化解产能过剩,以实现中国经济新的再平衡
进入四季度,煤炭、钢铁等行业价格下行、经营困难的消息屡见报端。煤炭行业再次引发“价格战”,煤价跌破每吨400元,与2011年每吨853元的高点相比,近乎腰斩。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大中型煤炭企业亏损面达70%以上,黑、吉、辽、冀、鲁、皖等省份煤炭行业整体亏损。
同时,9月份钢铁行业PMI指数为43.7%,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已连续17个月处于50%的荣枯线以下。在需求低迷、企业资金紧张的形势下,四季度钢价可能继续探底。
这些行业的困难局面难以缓解,根源在于产能过剩。目前而言,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下降、金融风险积累等,都与产能过剩密切相关。当此之时,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来化解产能过剩,以实现中国经济新的再平衡。
在某种程度上,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供应适当大于需求可推动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但是,当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超过有效需求时,将造成社会资源巨大浪费,并可能因此造成行业恶性竞争、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受到影响等问题,危及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工业PPI同比降幅5.9%,连续第43个月下滑。有关测算表明,煤炭、石油、石化、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PPI负增长20%,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以上。也就是说,这些重化工业的严重过剩产能在拖累整个工业的企稳,进而对我国经济造成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新世纪以来,我国钢铁、煤炭等行业几度出现产能过剩,但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更替,市场需求局部回暖,有些行业的产能得以消化甚至一度使行业内企业获得丰盈利润。这次会不会同样是这种情况?随着经济形势的向好,过剩产能可否得以顺利消化?对于这种侥幸心理,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经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已步入工业化进程后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试图依靠经济景气向好来化解某些行业严重过剩产能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对于化解过剩产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2013年10月就曾下发《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今年以来更是密集出台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应引起注意的是,对于行业内低效甚至僵尸企业给予关停已有共识,但在具体操作上,却是各倒各的苦水、各有各的难处,实际收效甚微。而且,一些地方和企业打着这样的算盘,希望别人退出了,自个儿可以继续干,等行业形势好转,照样可以活得风生水起,使得这一问题陷入“囚徒困境”,难有实质性的推动。再则,重化企业影响面大,对于政府财税压力、银行不良贷款都有影响,也使得一些地方难以祭出重拳。
现在,发达国家大多已进入到后工业时期,在工业发展进程中都曾多次经历并缓解了产能过剩,其中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但同时也采取了管制、税收等政府干预手段,通过扩大内需、贸易输出、技术升级、产业转移等多种途径化解产能过剩。
为此,对于化解严重过剩产能,还须更加重视,出实招、出重招,使市场和行政的手段形成合力,争取尽快在这一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朱宏任:产能过剩愈演愈烈 | 2013-07-30 |
从根子上破解产能过剩 | 2013-07-30 |
让信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 2013-07-30 |
观点摘编:用改革的办法化解产能过剩 | 2013-07-30 |
在实现中国梦征途上昂扬奋进 | 2013-07-30 |
听,这奋发进取的脚步声 | 2013-07-30 |
以优质高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 | 2013-07-30 |
政府工作报告 | 2013-07-30 |
抑制供给非煤炭业治本之策 | 2013-07-30 |
稳增长一定要有新思路 | 2013-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