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督查中企业反映哪类问题最突出
周天勇:从国务院督查组综合反馈的情况看,当前民间投资面临的问题中,有四个最突出:一是部分法规政策不配套、不协调、落实不到位,二是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置和政府服务等方面,难以享受与国企同等待遇,三是融资难融资贵、缴费负担重,四是一些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少数地方政府失信。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打好政策“组合拳”非常重要。其中,落实减税清费等降成本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则是短期内最有效也最紧迫的经济政策。从近期企业调研和统计数据看,一些减税清费措施成了“空头支票”,企业除了完成当年税收指标外,还出现回溯性收税、过头税等名目,甚至将中央和国务院的减税政策执行成了增税。
一边是基层税务人员抱怨减税和增收“两头争”,考核指标不放松;一边是民营企业家诘问“从上到下都说要给企业降成本,税收任务一点儿没下调,税负咋能降下来?”如果继续由财税部门主导减税清费改革,即使中央政府继续力主为企业降成本,仍有可能发生各级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怪事。
现在看来,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魄力和举措,企业税费负担很难真正减下来,实体经济投资就会越来越少,制造业向外转移速度也会加快,经济增长速度还会深度下滑。
刘荒:自2005年“旧非公36条”到2010年“新非公36条”,每一轮经济下行,国家都会推出进一步鼓励民间投资的新政策。尽管投资环境总体趋向宽松,但地位不平等、机会不相等、规则不对等的“身份歧视”仍根深蒂固,民间资本难以摆脱夹缝中生存的逼仄感。
一些民营企业家反映,即使有的减税降费政策看起来诱人,往往由于缺少操作细则,或税务机关拖宕曲解,企业也只能“望梅止渴”,“再饿”也不敢“吃螃蟹”,生怕踩了偷税漏税的“雷”。
在大量公开或隐蔽的制度壁垒面前,自嘲为“二等公民”的民营企业,很难享受到公平竞争的市场礼遇;即使在市场准入的投资领域,现行投资审批制度关卡林立,“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乱象丛生,也极大地限制了民间资本的有效扩张和良性竞争。
“‘公私分明’的市场壁垒久攻不破,说明姓社姓资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只有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突破所有制歧视对民间资本的围剿。”很多民营企业家呼吁,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用市场化改革、法治化思维解决所有制歧视的顽疾。
实践证明,破除所有制歧视既是老问题,也是大问题。要真正把民营经济当成自己人,使政策诚意比政策意图更优先,而不是去产能时把人家当赘肉,稳增长时逼人家做“接盘侠”。否则,不仅一些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会被悬置,很多重要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也难以落地。
在改革中让金融回归服务本位 | 2014-03-25 |
萤火虫的缤纷世界 | 2014-03-25 |
职业教育如何与经济转型“对表” | 2014-03-25 |
说表细腻近人情 | 2014-03-25 |
把握中日博弈与合作的新常态 | 2014-03-25 |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 2014-03-25 |
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为“十三五”开好局 | 2014-03-25 |
把重庆建成山地农产品电商产业高地 | 2014-03-25 |
诚信待企才能解民资困局 | 2014-03-25 |
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战略对话具... | 2014-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