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有代表性的、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力的领军型科技创新企业
徐康宁:缺乏像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领军型科技企业,这确实是南京在创新发展方面的一个不足。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培育一个在国内外科技产业领域知名的领军型优秀企业,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依我之见,南京一是要有雄心壮志,要通过若干年的艰苦努力,培育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力的领军型科技创新企业。如果南京始终没有这种领军型的代表性科技型创新企业,南京的创新发展和创新名城建设总是有些遗憾。
二是要始终坚持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实行集体攻关,争取在一些关键性产业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一些涉及产业创新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突破方面,企业可以起到龙头作用。事实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产业关键技术取得的突破性成功,往往都是企业牵头完成的。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对比较集中,这一方面是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一定要坚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让企业在产业创新方面当好龙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实行集中攻关,争取在相关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三是要下大力气培育科技型企业家,为优秀科技型企业家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国际和国内经验均证明,领军型科技企业都离不开一个核心人物,而这个核心人物就是科技型企业家。所以,南京要以更大力气培育本土科技型优秀企业家,要以尊重院士、高水平科学家那样的勇气和力度,去尊重优秀科技型企业家,为优秀科技型企业家鼓与呼,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记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南京提出要始终保持抓创新的定力和干劲,越是形势复杂越要坚守创新,越是困难增多越要依靠创新,越是竞争加剧越要善抓创新,千方百计向创新要动力源、要支撑点。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您对推进创新发展和创新名城建设有着怎样的建议?
沈坤荣:首先是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为重点促进产业升级。未来全球产业链在纵向分工上趋于区域缩短,在横向分工上趋于区域化集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要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为重点促进产业升级,继续强化制造优势和科创优势,大力提升产业发展的协同性。
现在,中国包括南京在内已经形成或即将形成的产业链集群,是吸引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落户中国的基础。要抓住未来2-3年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战略窗口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一批产业链集群。一是把握近期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历史机遇,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处于全球产业链相关环节的企业落户,按照产业集群化发展方向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世界级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二是以5G网络和数据中心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三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围绕产业链优化创新链,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产业链供应链关键领域“卡脖子”制约。
其次,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共同发展,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推动改革创新,改善民生福利。如果说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桥梁,那么支撑未来20年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则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为此,要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要创新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例如,2020 年 4 月 30 日证监会、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把握基础设施 REITs 在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其在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降低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负债率、提升地方投融资效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再次,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要着力培育智能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支持和鼓励建设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庭,打造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以智能生产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拓展和培育新型智能产品市场。
还有就是要利用好省会地位的金融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用金融驱动创新,让市场主导创新。接下来,需要推动传统金融向新金融转变,推动高水平创投机构到南京落户。南京应该继续坚持发展制造业,要主动作为,积极吸引跨国制造业总部来宁落户,打造若干个制造业高地,为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把南京打造成真正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创新名城
徐康宁:第一,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不动摇。要把创新发展和创新名城建设,当作南京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这几年南京加强顶层设计,以创新名城建设作为重要引领,全面推动本地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有成效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导向,应当长期坚持不动摇,始终坚持把创新发展当作南京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一条主线。
第二,南京在创新发展方面要有大的作为,在国家发展自主创新产业链方面有大的担当。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总体上已呈现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样一种新的发展格局中,如何突破涉及我国产业安全的一些重大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不仅事关一座城市一个产业的发展和未来前景,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南京现有的产业结构体系涉及大量的关键核心技术,同时产业规模巨大,基础较好,所以面对新的形势,南京要有为国家承担起在一些重要产业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大作为、大担当。能够发挥这种大作为,南京的创新发展自然跃上一个大的台阶。
第三,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南京的未来发展,最大的空间必然来自于数字经济,要更多地向数字经济要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极。南京的实体经济一直比较发达,现在是把数字和产品、工艺、机器、工厂融合的关键阶段,如果南京的产业数字化走到了全国的前列,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化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为了深度融入数字经济,南京还要在治理数字化、打造数字政府方面下大的功夫,并有意识地倡导城市生活数字化,推进新消费向纵深发展,营造一个促进数字经济腾飞的综合性发展环境。
第四,坚持对标国际先进城市,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要素,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提升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含金量。创新具有世界性,最先进的创新成果总是博采众长,吸纳了全世界的创新要素。要意识到,在创新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发挥上,南京和国际上一些先进城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消除这些差距,把南京打造成国际一流创新名城,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学习借鉴国际上一切先进经验,善于吸收和聚集国际上一流创新要素。要紧密跟踪疫情之后国际上可能出现的科技人才、技术和机构流动的新动向,从战略制高点视角汇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大力提升创新链的国际化水平。只有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含金量才会更加凸显,最终把南京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创新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