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改善民生 施政所向
韩 俊 金三林//www.workercn.cn2014-03-26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新一届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新的提高,民生满意度明显提升。

  竭诚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要进展

  从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过去一年民生工作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兜住民生底线。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资。其中,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教育、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几个方面的支出达到15896亿元[1],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2%,占比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2013年财政民生支出特别注重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兜住底线。如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和17.7%,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人均280元;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6万套,基本建成544万套;支持1394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名贫困地区学生。

  二是注重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民生改善的可持续性。在就业和收入分配方面,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健全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在经济增速下行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在28个省(区、市)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参保和受益人数继续增长。在教育方面,启动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努力增强教育的公平性。在医疗卫生方面,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

  三是主要民生指标较快增长,群众民生满意度明显提升。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分别达到3.46亿人和4.74亿人,增加2083万人和1082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其他民生指标也持续较快增长,城乡居民对民生状况的满意度有大幅提高。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指数研究”课题组2013年对全国31个省(区、市)51067人进行的民生满意度调查,对当前生活“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居民占比从2012年的45.0%上升到2013年的50.4%,首次超过了居民半数;而选择“比较不满”或“非常不满”的比例则由2012年的12.3%下降到10.1%。在对未来信心的评价上,选择“很有信心”或“较有信心”的比例,从2012年的70.1%上升到2013年的72.3%;选择“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的比例,则由9.5%下降到8.5%。

  施政所向,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坦诚,在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就业结构性矛盾较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养老、教育、收入分配等方面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依然较多。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指数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情况来看,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就业质量、住房等领域的满意度还较低,选择“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分别只有28.3%、30.2%、42.9%。同时,还有10.1%的城乡居民对当前生活“比较不满”或“非常不满”,而且主要集中在低学历居民、低收入家庭、非正规就业者、无房户等群体,其改善民生的诉求还很强烈。

  对于老百姓的这些民生诉求,《政府工作报告》都给予了积极回应。对于每一项民生期待,报告都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部署了具体的改革措施。报告关于2014年的工作部署,通篇都体现了“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

  一是把改善民生作为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依据和内容。报告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确定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7.5%左右的经济增速是为了保就业,既要满足城镇新增就业的需要,又要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出空间,根本上是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3.5%左右的CPI涨幅是为了让居民收入不受物价上涨过多的影响,也表明政府抑制通胀、保障民生的决心和信心。

  二是围绕基本民生问题,统筹部署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以就业为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高校毕业生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以收入为民生之源,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改革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医务人员等薪酬制度,合理增加居民收入。以社保为民生之基,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增强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并完善退出机制,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以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不仅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还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管中来,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三是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加强社会建设。从报告来看,政府将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中更加注重公平,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儿童营养状况,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感受到希望。在医疗卫生方面,将通过改革机制和提高标准并举,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一方面将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另一方面,将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让老百姓得到切切实实的好处。

  四是高度重视农村民生问题。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将继续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同时,将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推进精准扶贫,大力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这些措施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都将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1]数据来自《关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