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提升文化治理能力
荣跃明//www.workercn.cn2014-06-12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前,我国社会正在经历深刻转型:经济增长和阶层结构分化引发价值观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利益诉求、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多样;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外各种思想、思潮、观念、理论,相互激荡、交流交锋交融;传播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和满足方式更趋个性化。

  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深入推进和城乡人口大规模流动背景下,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错综交叠,对公共文化服务公平、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出了挑战;广大农村地区传统民俗活动呈复兴趋势,城市地区外来文化、流行文化、通俗文化成为时尚——价值和文化的多样化无法回避。

  在这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我国文化发展所呈现的丰富多样和竞合发展大趋势,亟须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亟须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整合社会多元价值、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认同感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各级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文化政策积极推进文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实施的各类文化政策有5800多项(其中不少已废止),仅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文化政策就有3000多项。然而,必须看到,我国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存在着诸多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例如,一些地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措施,忽视城乡群众的文化习俗和文化消费差异,造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脱节。尤其是在城乡人口大规模流动中,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还未得到充分保障。又如,不少地方不顾客观条件、不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盲目出台政策鼓励上马动漫项目,动漫产业园遍地开花,不仅没有促进产业发展,还造成极大资源浪费。还有,不少地方注重各项文化政策制定,却很少考核政策实施绩效,政策缺乏连续性、规范性以及整体协调性,文化政策的低效问题突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级政府及文化管理部门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所达到的政策效果综合反映了国家文化治理能力。当前,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优化我国各级政府制定实施的旨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文化政策,是提升我国文化治理能力的一项紧迫任务。

  为此,要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伟大目标奠定精神文化基础的战略高度,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五位一体同步建设总布局总要求,在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相互关系中,进一步优化文化政策。

  一是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绩效评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制定各项文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文化政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平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实现。评价一项政策的优劣,不仅要看这项政策是否推进了具体的文化发展,最终要看这项政策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是进一步完善政策过程。完整的政策过程包含政策制定、实施和效果评价,不少文化政策之所以缺乏操作性,实施效果不佳,很大程度上与政策过程不完整尤其是缺失政策实施绩效评价有关。强化政策绩效评价,是提升政策科学性的重要方法。

  三是加强政策整体协调性。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城乡差异大,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各地在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化发展大政方针时,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符合自身条件和特色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文化政策的溢出效应,加强与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建设各项政策的协同,以充分发挥文化政策的积极效应。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