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互联网绝非滋生恐怖的土壤
东 风//www.workercn.cn2014-07-21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约瑟夫·奈在《网络战争与和平》一文中指出,在今后10年左右的时间里,网络战和网络恐怖主义的威胁可能比现在更大。各国应坐下来讨论如何限制它对世界和平构成的威胁。

  美国是最早把反网络恐怖主义纳入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国家,2001年的《爱国者法》首次将网络恐怖主义列为正式法律术语。2010年10月,英国政府公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防务重点中第一级就包括网络恐怖主义。今年6月30日,俄罗斯公布刑法修正案,明确规定要对利用媒体或互联网在内的通信工具公开煽动极端主义活动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也是网络恐怖主义的受害者。近年来,以“东伊运”为首的“东突”恐怖势力大肆发布恐怖音视频,煽动对中国政府发动所谓“圣战”,成为近年来中国境内特别是新疆地区恐怖袭击多发的主要和直接原因之一。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日前表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网络恐怖主义,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

  对网络恐怖的打击,既要延续应对传统恐怖活动的策略和方法,又要针对网络空间的特性和网络恐怖活动的新特点找准突破口。

  情报搜集、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是打击网络恐怖的根本前提。美国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全球网络信息监控“矩阵”,通过这一体系,美国能监控全球通信、掌握金融交易信息和目标的网上轨迹,进而得以掌握恐怖分子的行动线索,摸清其家底,成功挫败恐怖行动。据报道,迄今美国已成功阻止了50余起恐怖袭击。为提升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力,美情报部门开始兴建大规模数据中心。犹他州布拉夫代尔的数据中心是情报数据存储中枢,为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和数据提供足够的运算和存储空间,并配备众多密码破译专家、数据挖掘人员、情报分析员。在2011年建成“极端主义行动预警系统”基础上,欧盟计划投资2000万欧元耗时4年新建一个数据中心,为防范暴力极端主义提供行为分析及具体意见。以色列的“预防性反恐”也是根据恐怖组织在网上传播的影像资料、文章话语和宣传组织了解他们的动机、目标,并判断他们的能力和作为,由此提高预防恐怖主义事件的概率。

  加强网络管控、清理网络环境是打击网络恐怖的主要手段。有力的监控能及时掌握恐怖动向,发现并清除其宣扬的恐怖、极端和暴力信息。英国、德国、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均有相关立法,建立本国网络监控网,扩大其监控范围。如印度、沙特等国就要求黑莓手机、谷歌和讯佳普在其境内设置服务器并向政府提供进入部分黑莓手机加密数据的途径。法国正在讨论强化“防范网络渗透巡逻”。美联邦调查局在2012年成立网络监控部门“国内通信协助中心”,监控互联网、手机和网络电话等。美国土安全部公布了网络监控关键词汇列表,其中被归为恐怖主义类别的关键词62个,包括“袭击”“圣战”“恐怖主义”“脏弹”等,还有“猪肉”“云”“墨西哥”等看上去很无辜的词汇。

  提高技术对抗能力,打造强大的“网络特警”是打击网络恐怖的有力保障。越来越发达的网络加密技术和网络匿名技术,使得恐怖分子转战“暗网”,让各国反恐面临更大挑战。加大网络侦查、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壮大网络反恐队伍越来越迫切。近两年来,以色列国家安全局内部的“网络特勤组”已增编近10%。此外,一些国家也尝试改变与恐怖分子网上周旋的战术和策略。执法人员以特殊手段“进驻”论坛,获取论坛会员的资料和电邮,再进一步侦查“高价值”会员。

  目前,围绕打击网络恐怖的国际合作主要在双边和地区层面开展,情报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能力建设是合作的主要内容。近日,欧洲9国签署协议同意共享情报,打击极端主义网站。澳大利亚分别与法国、印尼签署情报共享协议,联手打击本土恐怖主义。地区层面,八国集团、欧洲安全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都在努力加强该领域的合作。

  与此同时,各国在法律与机制对接、政企合作方面仍有欠缺,网络空间的高度敏感和脆弱也增大了跨境取证、情报共享的难度。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并未充分发挥,目前亦未建成一个全球快速、有效和综合性打击网络恐怖的反应机制,也缺乏一个明确的国际法律体系。这给恐怖分子留下了巨大空子。但正如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所说,“任何恐怖行为,不论其动机为何、在何时发生、何人所为,都是不可开脱的犯罪行为”,各国应该警觉恐怖主义这一人类的公敌,并将它作为全球共治互联网的新抓手。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