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合肥的利好,有点停不下来的意思。近日,国务院同时批复了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别是合芜蚌与厦福泉。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一块含金量颇高的牌子,挂这块牌子的地方都是国内顶尖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例如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区、上海张江科技园、深圳市等等。合肥之所以能挂上这块牌子,除了政府的积极争取,也跟合肥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取得的成绩有关。
近几年来,合肥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一批以液晶显示屏、光伏、太阳能电池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2015年,合肥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2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同比大增30.3%.在科研产出上,合肥亦有出众的表现。根据英国《自然》杂志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合肥的科研产出能力在国内仅次于北京、上海、南京、长春、武汉,位居全国第六。在发明专利授权量上,合肥也步入省会城市八强,去年的增长率更是超过80%,增速居省会城市第一名。
在较早批复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里,合肥还首次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范围,与南京、杭州、苏锡常、宁波等量齐观,并称五个副中心。不仅如此,传统上归属于南京都市圈的芜湖与马鞍山,也在本次规划里明确划分到合肥都市圈。这被认为是合肥在国家战略的一次显著提升。
而在更早的一份关于合肥的高铁规划文件中,合肥还呈现出一个“米字形”高铁战略,大有直追武汉、长沙、郑州等高铁枢纽的态势。
各种规划与政策利好,给合肥的第一个“利好”就是房价暴涨。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5月份的一个数据,合肥的房价同比去年大涨47.69%,上涨幅度在国内主要城市中,仅次于深圳与苏州。最近有媒体还把合肥与南京、苏州、厦门并称“房价四小龙”。
作为一个在经济总量上并不突出的普通省会城市,合肥靠什么赢得如此多的目光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安徽省的全力支持。与湖北、湖南、四川等内陆省份相比,安徽一直缺乏一个首位度较高的中心城市,导致全省在招商引资、争夺全国性战略资源上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在此背景下,集全省之力打造一个强省会城市,也是安徽作为一个内陆省份的理性选择。近年来,安徽撤销巢湖市,省政府搬迁滨湖新区,都可以看成是做强合肥的一种地缘策略。
第二个原因是合肥的地理位置,安徽与江苏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属于一个地缘概念,而且有长江串联,两地的人文与经贸联系一直十分紧密,这为安徽在承接江苏乃至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上增添了很多便利。例如合肥、芜湖等城市的光伏与新能源产业,都离不开长三角尤其是江苏的带动效应。
当一个城市出现重大利好的时候,游资的速度总比产业资本更快,导致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超经济增长,这也给合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不过,为了打压过热的楼市,合肥已经出招,将对商品房贷款实行差别化政策,部分情况下将把房贷首付比例提高到40%、50%和60%.合肥能否成为一座真正的“明日之城”?管控好房价只是第一步,如何把各种政策利好落实为产业经济的实际推动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作者为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
治理“走读”,实际是治理干部作风 | 2014-06-20 |
还是要苦练内功 | 2014-06-20 |
党参沟纪事(报告文学) | 2014-06-20 |
停车收费:不能总让人“吃哑巴亏” | 2014-06-20 |
实现城镇燃气业跨越式发展 | 2014-06-20 |
一位北大社会学毕业生的返乡报告 | 2014-06-20 |
加快推进合肥城市国际化的若干思考 | 2014-06-20 |
默克尔九访华:“两枝独秀”的惺惺相惜 | 2014-06-20 |
不是特大城市又何妨? | 2014-06-20 |
共享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 2014-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