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艺术歌曲为何难以引起大众共鸣
吕爽//www.workercn.cn2013-12-03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我国的艺术歌曲应该仅限于新文化运动后受德奥等欧洲作曲家所创作的抒情歌曲影响而创作的带有钢琴伴奏的抒情优美的独唱歌曲。在当代的艺术领域中,中国的艺术歌曲应该是在秉承传统定义基础上,适当增加那些按照中国韵味和中国特征来界定的作品作为传统艺术歌曲的外延。比如抗战时期的一些经典影视作品、还有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很多歌颂题材作品、古诗词作品等都应算作中国艺术歌曲范畴之内。

  中国的艺术歌曲源起于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兴起,当时在各种变法和革命的运动中,音乐对人的改造作用和启蒙思想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从进步优美的歌声中寻找到了对国家的信心,这些提倡“新乐”的新兴知识分子,即便在创作作品时只是从业余和爱好的角度出发,但他们的作品也因其激越铿锵的曲调节奏和宏伟壮丽的艺术风格唤起了人们的斗志和勇气。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时期,艺术歌曲也以其新颖的创作特征唤醒了国人的救国意识、填补了人们的精神空白,起到了空前重要的教育意义。

  20世纪20年代初期,随着先进知识分子打开国门、西乐东渐意识的觉醒,中国艺术歌曲在产生之初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却仍以其清新的艺术气息和独特魅力打动着所有听众并得到人们的青睐。到了全球化时代,中国的文化领域也进入了潮流迭涌、流派纷呈、创作多样的崭新发展时期,当人们对艺术的生衍表现出更加理性和宽容的时候,艺术歌曲却很难再像从前一样引起更多观众的喜爱和共鸣。分析起来,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是审美需要的变化。与过去不同的是,如今观众的审美情趣和认知也随着大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巨大的变化,艺术歌曲不再是精神生活中的惟一需要,而是观众在多种艺术形式中的之一。经济迅猛发展,快速的生活节奏必然带来新的文化挑战甚至重组;其次是不同传播途径导致的审美体验差异。科技的进步使很多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艺术歌曲的观众也因此改变了传统及形式固有的审美体验。中国艺术歌曲产生伊始,人们接触艺术形式都是在学校课堂或者演出现场,一首作品的产生如果想要得到大众的认可,其途径必须是真人实地去表演。如今,科技的发展使电影电视等现代传播媒介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很快占据了主导地位,技术方面的传播方式让一切都成为可能,也使人们在接受新的音乐作品或艺术形式时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再次是不同创作环境引起的审美价值重塑。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社会逐步进入了文化消费时代,这样的时代背景使艺术不再单纯地只有一种价值,它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变成了一种“商品”,它的价值不再体现在填补人们的精神空虚,而是决定于人们对个体欲望的满足。这种文化消费观念逐渐改变了人类传统的艺术追求,促使人们不断选择、生成新的文化艺术价值观。而盲目追求“艺术”商业价值的作品越来越远离生活,自然就越来越难以打动人心。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歌曲是时代的记录者。显然,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应该始终源于生活。笔者认为,中国的艺术歌曲创作者们应该始终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母语文化,坚持树立以提高本民族文化审美意识为坚定不移的创作理念。如果我们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只是为了“娱乐”和“价钱”而不能“励志”和“启思”,那么它一定是失败的,是低级的,是永远无法走进观众心灵深处并必然会走向灭亡的。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