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经典中的经典
——中国国家话剧院保留剧目《死无葬身之地》引专家热议
//www.workercn.cn2014-06-05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next-page

  童道明(戏剧评论家):

  《死无葬身之地》让观众受到了审美的教育,可能这也是高雅艺术应有之义。高尔基曾对契诃夫说:“你的剧本可以展开对于哲学的思考。”这个戏特别能让我想到这一点。

  我这次在看戏的时候着重于自己与17年前看这个戏时有没有什么不同感受,比如赵寰宇饰演的索比埃被民团士兵押解下来时,他在栏杆上一靠,说:“现在是我父亲为他的卷心菜浇水的时候了。”这一句真把我震撼了。完全出乎意料的一句话却真能打动你。我想将来我在写剧本时也可以尝试用用这一招。可以说这是我作为观众同导演、演员们一同成长了。

  几年前,我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中国话剧缺乏悲悯情怀。我们的现代悲剧都是发生在1949年以前的,表现这之后的悲剧在舞台上是没有的,这是一个巨大的缺憾。

  所以我们剧院选择排演这部戏是做了一件非常棒的事,如果能有机会到上海去演出肯定能获得震撼效果。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张仲年曾说:“戏剧就是要让人震撼。”他是有感而发的。

  李春喜(戏剧评论家):

  《死无葬身之地》的恢复演出对中国国家话剧院建立保留剧目制是很有意义的。很多观众同我们一样,需要深刻而高尚的精神生活,而优秀的保留剧目能够像一把艺术的标杆矗立在当下中国戏剧的舞台上,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经典戏剧。

  我想保留剧目制绝不仅仅只是几部外国经典作品,它一定是丰富的、完整的、具有包容性的一批作品。查明哲的导演作品实际上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战争三部曲”与《青春禁忌游戏》,另一个就是新时期以来像《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立秋》、《万事根本》等在原先“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赋予新理解的中国原创作品。

  我认为在查明哲身上清楚地表明了外国的经典作品拿到中国当下的舞台上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外国经典作品在我们的舞台上不能够对中国的原创作品产生一种标杆、感召和影响的话,那么上演这种经典作品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而恰好在查明哲创作的前后这两个阶段我们感到了外国经典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这才使我们更加期待着我们能够有更好的像《死无葬身之地》这样水准的中国原创作品出现在舞台上。查明哲一以贯之的艺术理念就是他常常说的关于剧场和教堂的比较——正是因为人们会在剧场寻求心灵抚慰,不管走进剧场之前是多么苦恼,他们能够在剧院里得到一点点解脱。

第1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共7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