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制图:张芳曼
经过精心策划、潜心创作,一批讴歌社会正能量、振奋民族精神的影片在今年“七一”前夕陆续制作完成,并将先后在全国上映,表达了中国电影人对祖国的热爱、对时代的担当,更呈现出富有人文价值的叙事形态和创新精神的艺术追求。
生动笔墨再现壮丽人生
一位位平凡而伟大的时代先进人物,是一部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德育教材。曾有一段时期,英模题材电影似乎进入了难以突破的创作窠臼,僵化的观念、脱离生活的形象,使这一类影片渐渐远离了观众视野。而近期涌现出的几部时代英模影片,在弘扬主流价值的同时更加注重与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在艺术感染力上有了明显的提升。
纪录电影《永远的焦裕禄》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出的“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平实、质朴又饱含深情的手法再现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斗风沙、治盐碱,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鞠躬尽瘁的感人经历。影片深入挖掘了大量宝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摄制,成功地再现了焦裕禄的壮丽人生,将焦裕禄精神具象化为一段段令人难忘、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原副县长兰辉事迹为题材的同名电影《兰辉》,塑造了兰辉在“5·12”地震重灾区北川县的重建过程中,扎根基层、爱岗敬业、舍小家顾大家的当代人民公仆形象,影片以精彩的故事、细腻的情感和饱满昂扬的激情,表现了以兰辉为代表的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心怀人民的博大胸襟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汇聚正能量,弘扬中国梦。
影片《大地赤子史来贺》,将镜头对准了上世纪50年代名字就响遍全国的劳动模范史来贺,讲述了他在村支书这一平凡岗位上,“跟党走,拔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感人故事。影片跳出了简单再现的老套手法,形象地将这位“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基层党员干部无私奉献的50年,编写成了一曲坚守理想、追寻梦想的赞歌。
电影《卒迹》同样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火热的农村大地,以史诗风格表现李二卒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的历程,生动诠释了一个普通中国农民的人生梦想。主人公的“拱卒人生”其实就是中国农村60年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虽然身处逆境,却依然奋勇向前,甘当时代前卒的形象跃然于银幕之上。
民族真情再度感动中国
少数民族题材影片是我国电影百花园中的重要组成,斑斓的色彩中不仅有对祖国大家庭的炽热情感,也蕴含着少数民族群众心中美好的梦想。
影片《真爱》取材于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新疆青河县维吾尔族妇女阿尼帕·阿力马洪的事迹,几十年间,她以超越亲情的人间真爱,含辛茹苦地将6个民族的19个孩子养育成人。影片没有去刻意渲染抚养孩子导致生活困窘的悲苦,反而从阿尼帕妈妈身上挖掘出了一种超脱于生活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源自于对真善美的信仰,源自于对生命意义的坚守。在新疆壮美风光的衬托下,阿尼帕妈妈这些行为像是笼罩着一层神圣的光晕,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温暖而恒久。通过阿尼帕一家这样一个切口,影片以一种沉稳的基调,以小见大地展现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新疆多民族生态,呈现出各族人民所共同期待的相濡以沫、共同建设家园的美好愿望。
影片《天上的菊美》根据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的先进事迹改编,菊美多吉患有高血压,但他秉持着一颗造福百姓的赤子之心,终日奔忙,最后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3岁。与《真爱》异曲同工的是,《天上的菊美》并没有过多着墨于菊美英年早逝的悲情,而是抓住菊美内心的温情与阳光,着力从日常生活中开掘诗意,在空灵而悠远的藏族音乐衬托下,呈现出浓郁的抒情风格,焕发出青春梦想的别样光彩。
无私大爱感召童真心灵
一个人的成长,或许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程,或许只在一瞬之间。成长的意义何在?《世界屋脊的歌声》与《张丽莉老师的故事》两部少儿题材的影片,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
山东小伙儿吴小远和一群藏区孩子,因为一次意外的经历变得不可分离。他教藏族孩子用汉语唱国歌,保住了他们的学校;当他面对人生挫折,淳朴善良的藏族同胞给了他温暖和勇气,使他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值和方向。影片以诚信、感恩、奉献为主题,把吴小远与藏族师生的个人梦与中国梦、个人追求与祖国需要、实现自身价值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彰显了精神的高度。
“最美教师”张丽莉在灾难来临之际的奋力一推,挽救了孩子们的生命,却使自己在最美丽的年华失去了双腿。影片《张丽莉老师的故事》别具匠心地采取了复调结构,一条线索表现张丽莉和学生们一起同学习、共欢笑的故事,充盈着青春的朝气;另一条线索则是张丽莉在事故后超越自我、坚强地完成精神提升的历程。两条线索组成一个和弦,谱就了一曲关于成长、关于责任的青春之歌。
虔诚感悟定格伟大瞬间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向来是主旋律电影创作中的重镇,对于发扬爱国主义教育、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影片《风云1927》再现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老一辈革命家冒着白色恐怖,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的光辉历史。《风云1927》大胆地将领袖人物与平民角色并置书写,在大人物为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殚精竭虑、鼓之呼之的同时,也有着普通人的无私奉献。影片还积极借鉴了一些类型电影元素,如谍战、追捕等,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感人至深。
文献纪录电影《战友》以波澜壮阔的革命时代为背景,聚焦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友谊,讴歌了他们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拼搏的雄才伟略和不朽人格。主创人员历时五年,从海量的拷贝中精心遴选、结构,高度浓缩,完成这部近年来重大革命与历史题材文献纪录电影中的鸿篇巨制,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艺术应是德行的宝库,用艺术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包括电影人在内的中国当代艺术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探索的步伐应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