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文艺要为核心价值观建设凝魂聚气
仲呈祥//www.workercn.cn2014-07-21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很多形象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优秀艺术作品,为培育、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精神资源。图为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海报。资料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文艺作为人类审美地把握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理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独特贡献。

  从哲学思维层面上讲,21世纪是人类进入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结缘互补的崭新世纪。科学求真,为人类探求真理开辟通道;艺术求美,为人类探求真理开辟通道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两者理应互补生辉,携手共进。对于今天的中华民族来说,支撑两者的共同基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文艺的神圣职责和社会担当,便是要自觉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基固本、营造氛围。

  文艺,尤其是影视文艺、网络艺术等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渗透性强的大众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文艺要自觉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既“各美其美”——继承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又“美人之美”——尊重其他国家优秀文化,且“美美与共”——学习借鉴世界文明中适合中国国情的优秀成果,使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艺术传扬开去,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语境和艺术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电影《焦裕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百鸟朝凤》,电视剧《长征》《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一大批优秀作品,都在形象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永恒魅力,为当今培育、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的精神资源和正能量。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优秀的传统文艺。中华文艺大厦,是由代代相传、深入民心且历经时间和人民检验的杰出作家、艺术家及其经典作品为支柱搭建起来的。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而成为经典,正因为其间蕴含着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最基本的能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文化基因,如忠孝节义、礼智仁信、和谐包容等等。这些文化基因,与时俱进地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完全可以成为培育、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重要精神源泉。须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强基固本,就必须继承传统,敬畏经典;相反,抛弃传统、颠覆经典,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文化之根和精神命脉。唯其如此,文艺要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就必须慎重对待经典的传承与创新。

  经典不是凝固不变的。伴随着历史的演进,不同时代的人们在传承经典的艺术实践中往往会注入新的时代感悟与阐释,激活经典的当代魅力。这里的关键,是“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主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美学观,遵循着传统经典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代代相传的至今仍有生命力的伦理道德、人文情怀、价值取向,与时俱进地加以丰富、深化、发展,使之既富有民族精神又富有时代精神。为此,我们反对鹦鹉学舌、食洋不化,生搬硬套一些不合国情不切实际的理念来逆向对传统经典中蕴含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取向进行解构乃至颠覆。时下打着“创新”旗号的某些戏说经典、消费经典、糟蹋经典的流行作品便属此类,倘容此风蔓延,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艺大厦的根根支柱将被拆卸,大厦终将坍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精神源泉也将被切断,那将是多么危险!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引领人们在日常的社会道德生活中感知它、领悟它、实践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文艺求美,其对生活的审美评判,中介往往是道德评断。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文艺归根结底是传达情感的。情感,就离不开道德的评判。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对一个人的道德信仰、人文情怀产生终生影响,也往往对一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产生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文艺在落实这一重要指示中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如电影《额吉》《爱在廊桥》《山东兄弟》,电视剧《父母爱情》《大丈夫》《老有所依》,戏曲《山村母亲》《桃山女人》等等,都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但毋庸讳言,也确有少数文艺作品,解构传统美德,突破传统道德底线,或以凶杀、打斗、情色等内容刺激受众视听感官之生理快感,冲淡乃至取代文艺本应产生的思想启迪和精神美感;或鼓吹及时行乐、金钱至上的娱乐至死和功利主义倾向,消解革命理想信仰,为道德沦丧张目……所有这些,既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又败坏国民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此种教训,极为深刻。

  文艺要自觉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说到底,是攸关文艺工作者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大是大非问题。要对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充满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优越性充满自信,对走有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的中国特色文艺发展道路充满自信。有了这些自信,才能在当今这场没有硝烟的世界文化激荡和文明对垒中站稳脚跟,保持清醒的是非判断力和理论定力,自觉发挥好文艺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作用。唯如此,文艺方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作出贡献。

  (作者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