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战列舰 终结“大舰巨炮”时代
//www.workercn.cn2014-07-30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代以来,用于远洋运输的大型帆船上开始配备枪炮武器,但是由于早期枪炮射程有限,再加上船只在海上航行中的颠簸导致枪炮无法有效瞄准,因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枪炮在海战中的威慑作用远大于实际意义。“跳帮战”仍然是最基本的海军战术。

  这种情况直到1588年格瑞福兰海战后才彻底改变。当时,西班牙国王派出号称“无敌舰队”的庞大武装船队进攻英格兰,结果遭到由法兰西斯·德雷克率领的英格兰舰队的沉重打击。最终令西班牙永远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而这次海战也彻底终结了“跳帮战”的主导地位,此后,击沉敌舰成为了最基本的海军战术目标。

  战列舰名称源自队形

  为了有效实现击沉敌舰这一战术目标,从17世纪开始,世界上的主要海军国家开始有意识地建造风帆战列舰。这种战舰以大型木质帆船为基础,主要武器为火炮,安装于低层甲板,与龙骨成直角,通过舷侧炮眼向外开火。

  19世纪初,典型的风帆战列舰配备有两层或三层火炮甲板,装有50门以上甚至上百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其中,最常见的是装有74门火炮的船型,排水量达1630吨,船员700名,可进行越洋海战。而这种军舰之所以被叫做“战列舰”, 是因为军舰在作战时,必须始终排成纵列,在通过敌舰附近时侧舷齐射。而采用这种战术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舰船上配备的火炮性能较差,又缺乏有效的火力控制系统,射击效果受海流、风向等自然因素制约较大。再加上当时普遍使用的黑火药会在射击后产生大量硝烟,干扰舰队的通信指挥。只有成战列纵队前进时,才能用火炮的数量弥补精度的不足,达成作战目标。

  到19世纪中叶,随着造船技术的革命,以钢铁为船身、以蒸汽机为动力、以大口径线膛炮为主要武器的新型战舰开始在世界各国的海军中大量服役。这些新型的主战舰艇往往被叫做铁甲舰。1873年,第一艘不用风帆的蒸汽铁甲舰“蹂躏”号在英国诞生。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当时清朝北洋舰队的“定远”号及其姊妹舰“镇远”号,竣工于1884年,是那时较为先进铁甲舰的典型代表。铁甲舰是现代战列舰的前身,但仍保有很多旧时代的印记。比如,航速较慢、主炮口径大但射速低、安装大量较小口径的侧舷炮,部分铁甲舰甚至还保留有用于海上格斗战的冲角。直到中日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后,欧美主要海军国家才从中日双方的海战数据中理出了未来主战舰艇的发展思路。到了日俄战争中的日本海大海战,以“大舰巨炮”为主要特征的战列舰舰队决战的海军作战方式才最后定型。

  一战期间达到顶峰

  现代战列舰之所以能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世界各主要海军强国钟情的兵器,是因为它同时具备火力、机动、防护三大能力,能够在残酷的海战环境中有效实现“消灭敌人、保全自己”的目标。

  作为一种武器系统,战列舰的核心战斗力来自舰上装备的火炮。早期战列舰一般在舰首和舰尾装备大口径主炮,船舷两侧配备中小口径副炮或速射炮。这样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火力密度,同时兼顾对远中近程目标的射击。

  一般来说,火炮口径越大,射程就越远,杀伤力也越大。一战期间,装有8门343毫米主炮、16门102毫米副炮的英国3万吨的战列舰“雄狮”号,曾创造了单舰在不到1小时内击沉德国3艘轻巡洋舰与1艘驱逐舰的经典战例。

  事实上,与很多人观念中的海战场景不同,如果军舰的关键部位被敌方火力直接命中,军舰可能在几秒钟内就彻底沉没,舰上人员根本没有逃生的机会。因此,为了防御敌方大口径火炮的袭击,战列舰一般都配有厚实的防护装甲和水密舱等防御设施。一般而言,战列舰装甲厚度大体与主炮口径相当,主装甲在两舷侧水线附近。

  火炮口径越大,装甲越厚,也就意味着战列舰的战斗全重越高,所需的舰员也就越多。这就需要战列舰配备马力强劲的动力系统,否则战舰的航速就无法保证,战场机动性就无从谈起了。从20世纪初开始,世界上的主要海军强国,陆续开始用燃油内燃机取代燃煤蒸汽机作为战列舰的动力来源。一战前的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在任期间力主将英国皇家海军主力战舰使用的蒸汽机全部换成内燃机。这一改变令英国舰队在一战中比使用燃煤锅炉蒸汽机的德国舰队更具灵活性,同时简化了后勤保障环节,大大提高了英国海军的出动频率。一战结束后,内燃机成为了各国海军战列舰的标配。由于动力系统的不断进步与提高,战列舰的航速从初期10多节到20节左右,提高到30多节。

  二战实践颠覆战列舰地位

  一战中的日德兰海战所展示的战列舰舰队决战争夺制海权的场景,令当时世界上各主要海军强国坚定了对大舰巨炮的崇拜,而对在一战后期迅速崛起的潜艇和航空兵蕴含的巨大作战潜力视而不见。

  在总结了日德兰海战的成败得失后,世界各国海军高层认为,要在未来的战列舰决战中取胜,必须同时拥有英国战列舰的强大火力和高速度以及德国战列舰优异的防护性能,其结果就是战列舰越造越大。

  然而,就在各国海军纷纷斥巨资建造大型乃至超级战列舰的时候,美国陆军少将威廉·米切尔于1924年出版了《空中国防论》一书,书中用翔实的数据论证了“通过空袭能击沉所有的军舰”。而英美日等国海军在训练、演习和实战中也都不同程度地验证了这一结论的可靠性。但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战列舰在各国海军中的主导地位始终没有被动摇,甚至对战列舰主导地位的怀疑论都会被斥为离经叛道的异端。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各国海军尤其是海军高层的保守思想作怪。

  在任何时代,海军都是高技术军种,同时也是最昂贵的军种。一艘战列舰的造价则动辄以数十甚至数百亿计,由于造价昂贵,服役周期最短也要8至10年。因而,海军主战装备的调整往往花费巨大,难以在短期内调整到位。从人的角度来看,当时世界各国海军掌握实权的高级军官基本上都是在“大舰巨炮”的理论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即便是后来在太平洋战场上将航空兵运用到出神入化境界的美国海军,其主要指挥官从骨子里也是崇尚大舰巨炮的。只是,一来日本人偷袭珍珠港把美国的大舰巨炮都弄没了,二来是信奉实用主义的美国人更能接受现实,而不是死抱教条。

  “大和”号沉没结束战列舰时代

  日本“大和”号战列舰堪称史上空前绝后的超级战列舰,1937年11月开始建造,1941年12月完工。该舰标准排水量65000吨,舰体全长263米,舰宽38.9米,主炮口径460毫米,主装甲厚度为410毫米,最高航速达到27节。

  “大和”号建成后,便成为了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但“大和”号可谓生不逢时,当它建成服役时,战列舰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尤其是到了太平洋战争后期,因为缺乏有效的空中掩护以及燃料不足的原因,“大和”号长期趴在锚地内,成为了战争的看客。最后,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一亿玉碎”的疯狂叫嚣中走上了穷途末路。而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日本人出于“保密”的考虑,即便是对“大和”号上的普通水兵和基层军官也宣称舰上装备的是406毫米主炮,以至于当“大和”号投入实战时,舰上的绝大多数官兵并不知道他们的军舰上的主炮比敌人的口径大、射程远。

  1945年4月7日, “大和”号战列舰在司令官伊藤整一中将的指挥下,率领联合舰队残存的最后十艘舰艇,向正在进攻硫磺岛的美国海军特混编队发起自杀式的菊水特攻作战。而当美军舰队司令哈尔西上将得知“大和”号出击的消息后,曾有过让舰队中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去与之对决的想法,但经过反复权衡后,他还是命令舰队中的航母舰载机去执行击沉“大和”号的任务。当天中午12时31分,美军开始对“大和”号展开攻击。在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负隅顽抗后,曾经被视为日本海军骄傲的“大和”号战列舰被彻底葬入大海深处。“大和”号的沉没,也宣告了大舰巨炮时代的彻底终结。

  二战后,由于航空兵和导弹武器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便不再建造新的战列舰。战列舰也逐渐成为了历史名词。仅存的一些战列舰也都成为了各国海军博物馆中的展品,供后人参观。

  焦点时刻

  日德兰海战

  战列舰对阵经典

  双方谋略不约而同

  爆发于1916年5月31日的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之一。

  在海战爆发前,英国皇家海军利用自身优势对德国进行全面海上封锁,试图以此扼杀德国的战争能力。为此,德国新任大洋舰队司令官赖因哈德·舍尔海军上将决心通过打一场大舰队会战,摆脱英国主力舰队的海上封锁给德国海军造成的困境。而英国方面也对封锁战可能演变成长期消耗战的前景忧心忡忡,希望寻机歼灭德国海军主力,彻底掌握制海权。

  正是在相似的战略企图的主导下,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似的作战方案:都是企图通过派出一支诱敌舰队,佯败以诱敌深入,然后把整个舰队主力埋伏在伏击圈中,再像重锤一样砸烂敌人。

  英国舰队先折一阵

  5月30日夜,英国诱敌舰队在贝蒂将军指挥下拔锚驶离苏格兰港口罗赛斯。同时,皇家海军主力在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率领下开往伏击地域。而在德国方面,希佩尔将军也率领德国的诱敌舰队从杰德河口基地出发,开向日德兰半岛西海岸。舍尔海军上将统领的德国大洋舰队也同时开往设伏海域。

  5月31日下午15时48分,英德两国的先遣舰队(诱敌舰队)整理好队形,排开阵势,开始远距离的炮轰。此时,英国海军主力还未到达战场,英国先遣舰队的实力略逊于德方。但德方因为要执行诱敌深入的作战计划,采取了且战且走的战术。即便如此,在开战一小时后,英舰“雄狮”号被击毁,“坚决”号和“玛丽女皇”号被击沉,而德舰无一被击沉。

  主力会战形势逆转

  不过,随着此前为躲避德国潜艇而一度放慢航速的皇家海军第五战列舰队加入战团,战场形势立即发生逆转。德舰“冯·德·塔恩”号水线下被凿开一个数米直径的大洞,被迫撤出战斗。“塞德利茨”号也负了伤,炮塔被击穿起火。希佩尔的舰队在冰雹般的英军炮弹轰击下狼狈后撤,形势岌岌可危。

  18时15分,各自得到己方先遣诱敌舰队战情通报的德英两国海军主力舰队先后抵达战场。最后决战的时刻到来了!德国舰队采取边打边向南方撤退,意图诱使皇家海军进入此前设定的伏击海域,再行决战。但是,由于天色逐渐黑下来,双方的战术企图均未能实现。面对这种情况,英军决定利用航速上的优势,从东南方向切入到德国舰队和德军母港所在地赫尔戈兰湾之间海域,截断了德国舰队返回港口的航道,对德国舰队形成包围阵式。

  战果有限难分胜负

  6月1日凌晨3时,德国舰队抛下了失去行动能力的德舰“黑王子”号等数艘舰只,突破了英舰队封锁线,向赫尔戈兰湾方向迂回突围。英军杰利科上将则随即率领英国皇家海军舰队衔尾穷追。但是,由于德军在赫尔戈兰湾布置了大片水雷雷场,只有德军的高级海军将领才知道其中隐秘的通航航道。所以,当德国舰队仓皇撤进港内时,英国舰队只能在雷区外无奈地发空炮泄愤。

  尽管英德两国在日德兰海战中精锐尽出,但战果却相当有限。在整个海战中德军共击沉英军3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自己损失了2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从被击沉的军舰总吨位及伤亡人数上看,英军也明显高于德军。但德军主力舰队试图打破英军海上封锁的战略企图并未实现,反而是被皇家海军彻底封闭在母港内,直到一战结束,都未再有作为。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