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本想在国庆黄金档好好风光一把的《黄金时代》,真刀真枪的上场后,在对手面前却显得不堪一击,票房表现有些惨淡。
国庆档的影市票房争夺战打响至今,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遭遇低票房、排片少的尴尬,除首日全国票房过千万元之外,其余都在500万元左右浮动。这部耗资近亿、群星云集的影片,最终票房可能不足6000万元。而与此对比明显的是,《心花路放》、《亲爱的》、《痞子英雄2》这三部由黄渤主演的电影则在黄金周期间大卖,总票房早早的突破了十亿大关。
以萧红为卖点的《黄金时代》,并没有迎来属于自己的票房黄金时代,可以这样说,黄渤一个人就打败了萧红。这很让人遗憾,因为很多人的预想结果并非如此。那么,萧红为什么敌不过黄渤呢?这需要我们好好琢磨一下。在我看来,除去商业方面的原因,有三个因素造成了这个结果。
第一,文艺范儿的“民国面包”敌不过现实版的“大葱蘸酱”。《黄金时代》是一个关于文学、关于文学青年的故事,是一位女文艺青年和几位男文艺青年的故事。如果,把这个故事拍成现代版的漫画家们的故事,那说不定会很招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但很可惜,这是一个需要读《生死场》、《呼兰河传》以后才能看得明白的故事,这是一个需要理解民国文学历史后才能看得明白的故事。所以,这块带有浓郁民国风味的“文艺范儿面包”,很难让人下咽,因为缺了杯润喉的牛奶。反倒是黄渤的“大葱蘸酱”,更能让人接受,更容易入口,更下饭。
第二,太过遥远的“伪女汉子”敌不过近在咫尺的“真痞子”。消费了很久张爱玲、林徽因的国人,的确需要换换口味了。所以,把目标定为萧红很合情理。一直以来,我们喜欢民国的才女,而民国的才女大多是柔弱的,但萧红是个例外。与丁玲不同,萧红不大有可能成为外形上的巾帼女子。但从她的经历以及和几位男性作家的感情纠葛看,萧红有今天人们欣赏的“女汉子”潜质。只是,影片表现出来的她这种“女汉子”气质,不太符合今天绝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需求。我们很多人喜欢的是叼蛮、可爱、能制服男人的女汉子,而不是萧红这种在“遗弃”与被“遗弃”中挣扎的“伪女汉子”。
第三,理想主义的“哀伤情调”敌不过大众喜庆的“幽默情怀”。《黄金时代》像是一部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的怀旧纪录片,“哀伤”,是我读到的最多的东西。不管是年轻的萧军、萧红、聂绀弩们,还是“老头子”鲁迅,他们的身上都写满了“哀伤情调”。鲁迅躺在躺椅上,拿着香烟,絮叨着,“我的一生,好像是在不断生病和骂人中,就过去多半了。”不知为什么,这让我差点落泪。这种哀伤的情调,是七天长假中的平凡人需要的吗?更多的人不是文艺青年,没几个人喜欢在难得的闲暇中去制造和享受郁闷,他们更需要喜庆的“幽默情怀”,不是这样吗?
公平的讲,萧红是个很值得研究的好作家,《黄金时代》也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只可惜,她注定敌不过黄渤,至少在今天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