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整治地名,请用中国味氤氲乡愁
廖立湖
//www.workercn.cn2016-03-24来源: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地名,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人文底蕴的地理信息,特别是一些老地名,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是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而现在,改地名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现象。有些地名崇洋,比如“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扎堆出现。有些地名古怪,例如某地把“土桥”和“八公里路”合并后竟直接命名“土八路”,林林总总,光怪陆离,让群众看着是一头雾水(3月23日央广网)。

  “婺源古村”“湘西部落”“凤凰古城”……一个个独具中国特色的地名,带给人们无限遐想与向往。而如今,随意更改地名,却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地名保护工作,的确刻不容缓了。笔者以为,我们中国的地名,还是需要中国味:有中国味才更会有乡愁。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相当丰富,大多数各具特色的地名,其实本身就体现出独特的中国味儿。如“六尺巷”“祭城路”等,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渊源:“井冈山大道”“红军路”这样的地名,则和现代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血脉相连。凡此种种,其实都包含着当地人或者国人的某一种情结,一份乡愁。这些,就是真正的“中国味儿”。

  要让地名具有中国味,首先要尊重文化传统。“祭城路”改成了“平安大道”之所以让一些老居民们难以接受,就是因为该名字已历经3500多年的考验,已经永远镌刻在了当地人的心中。贸然改名,希望“平安”却不会让居民“心安”。而若利用好这种文化内涵,则有可能给当地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利用文化内涵成功地打造地方特色发展地方经济的例子,不胜枚举。

  其次要尊重民意。一个地方的名字,其实也就是一张地域名片,而这张名片得被广大民众认可。只有民众认可,这样的地名才能焕发出永久的生命力。这从房地产开发商利用地名优势来推销房产一个道理。一味追求现代气息或者标新立异,即使政府文件里写上新地名,但人们口中心中所念的,依然会是老地名。

  三要摒弃崇洋媚外心理。并非所有的洋名都好。取个洋名不可能就跟国际接轨,地域经济、文化建设没有到位,取再洋的名字也依然会“土得掉渣”。更有甚者,则会伤害当地居民一颗火热的中国心。

  要让地名尽可能地体现出“中国味儿”,其实并不需要刻意去更改。不尊重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急功近利或者崇洋媚外地去改名,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如西安,自古到今,“西安”和“长安”两个名字,反复使用,历经几千年,人们怎么也不会同意她成为“威尼斯”或者“奥林匹克”的。留住地名的“中国味儿”,让人们记住家乡的名字,氤氲浓浓的乡愁,并不断激发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中国心”,多好!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