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陈叙
//www.workercn.cn2016-07-27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光荣而伟大的历程,从八个方面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展现了我们党从高度的文化自觉向着更深厚的文化自信阔步迈进。

  文化自觉体现了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特性的体认,明白自身文化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并自觉承担起文化责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八个关键字鲜明地揭示了这一点。理想信念和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赢得人民支持,取得革命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重要精神力量,同时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社会重要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特性。理想信念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标识,一是来源于科学理论的指导,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是来源于我们党以民族的命运担当为己任,以人民的福祉为追求。三是来源于一批批前赴后继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理想信念而献身。他们高扬的革命理想和崇高的情怀,重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了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国人。

  文化自信的前提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清醒判断与态度选择,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坚信自身文化具备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七一”重要讲话首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理论、制度三大自信并列,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更基础,因为价值理念是文化的内核,道路、理论和制度是对文化价值内核的具体体现和保障。特别是对党的理想信念的自信和坚守,奠定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更广泛,因为文化的感召力可以经由政党的践行而影响社会,认同产生的凝聚力可以贯穿于个体、社会到国家层面。文化自信更深厚,因为价值理念深植于人们的头脑,一经认同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不会轻易受到外界强制力的改变。

  文化自信源何而来?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种自信来源于历史的选择,来源于科学理论支撑下理想信念的感召力,来源于实践的绩效。

  当前我们正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正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化的进程,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不可回避的是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加深,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出现深刻变动,我们也出现了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等一系列社会现象。同时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更加频繁,我们也面临着西方价值观念的竞争和挑战,面临着在全球化背景下确立民族的文化身份、书写现代化的中国体验、坚持文化自信的问题。

  能否充分发挥我们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我们党的精神资源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引领作用,谱写当代中国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对此,我们党必须具备清醒的认识和自觉的担当。一方面我们党要强身健体,筑牢反腐拒变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要自觉承担引领社会精神风尚,为民族立魂的使命。自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已将自身的实践置于民族现代化进程之中,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重塑着中国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叠加复写到民族文化上,重获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失落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激发着中国共产党人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以清醒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充分发挥我们党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引领作用,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正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体现。(作者系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