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期,导演新人集中涌现,带着风格各异的作品抢滩大银幕:张嘉佳执导的《摆渡人》和王宝强执导的《大闹天竺》票房成绩不差,却因逻辑混乱等问题遭到吐槽;摄影师宋晓飞和录音师董旭首次担纲导演拍摄的《情圣》用黑色幽默探讨婚恋和人生,引爆了话题效应,成为贺岁档的票房黑马;与这些市场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大磊的导演处女作《八月》在众多文艺青年的翘首企盼中登陆院线,却遭遇市场冷遇,陷入高口碑低排片的尴尬境地。这些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导演新人的关注。电影新力量如何成长,才能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值得思考。
行业洗牌:新导演数量激增
曾几何时,中国电影导演“青黄不接”,电影投资还需要“四处化缘”。追溯到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启了中国商业大片的先河。此后,在近10年之中,每一年电影市场的票房问鼎之作几乎清一色都是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在社会乃至国际上获得热烈反响的作品也大多出自传统电影人之手。然而,近年来,随着电影市场越来越开放,再加上各种政策的扶持和资本的青睐,越来越多导演新力量开始崭露头角。
2011年,虽然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以6亿元夺得了国产电影的票房冠军,但滕华涛导演的《失恋33天》以史无前例的3.2亿元票房成绩创造了中小成本电影“黑马”神话,给人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同一年,青年导演张猛的《钢的琴》和杜家毅的《转山》等作品也以精湛的品质和较高的完成度引起业内注意。不过,这几个零星青年电影人及作品的涌现,还只能算是代际更迭迹象的一股暗流。2012年乌尔善导演的《画皮2》以7亿多元票房创造了当时国产片的历史最高纪录,6个月后,徐峥导演的《泰囧》又以投资不过三千万元、上映68天、票房12.7亿元的疯狂票房收割率,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节点。从那时开始至今,新导演蜂拥而至,且大致分两类。一类是非科班出身的跨界导演:演员出身的导演有徐峥、赵薇、邓超、吴京等;编剧出身的导演如薛晓路、刁亦男、杨庆、田羽生;畅销书作者转行而来的有郭敬明、韩寒、落落、张嘉佳;歌手导演有崔健、周杰伦;做微电影起家的有肖央;话剧出身是闫非、彭大魔、周申、刘露;主持人导演有何炅以及正在筹备新片的蔡康永;影评人导演如执导《呼吸正常》的李云波;甚至还有经纪人导演,如黄晓明的经纪人黄斌拍了《何以笙箫默》。另一类是科班出身的电影新人,如《边境风云》《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导演程耳、《绣春刀》的导演路阳、《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路边野餐》的导演毕赣、《谁的青春不迷茫》的导演姚婷婷、《一句顶一万句》的导演刘雨霖等。截至目前,票房第一梯队的成员大换血,主要来自这批新生代导演群体。从电影数量来说,占大多数的也是这些人的作品。
新老合作:传统电影人为新力量保驾护航
新导演的层出不穷、跃跃欲试,改变了中国电影人才的产出方式,传统的代际划分也成了明日黄花。包括曾经以影像美学革命、精英话语意识和文化反思而占据银幕三十年的第五代导演,以个体话语解构家国叙事的第六代导演在内的传统电影人往往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要么是经过周期较长的学院派培养,要么扎根剧组,从助理导演、副导演做起,一步一步走向大导演。而眼下崛起的新导演群体则大多略去了这个漫长的学习过程,进入了成长快车道。尤其是自带粉丝、性价比高,却缺乏实践经验、电影艺术水平有限的跨界导演,往往会搭配一位全能的传统电影人监制来把关,边拍边学习。如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由关锦鹏监制,杨庆的《火锅英雄》由陈国富监制,《西游·降魔篇》周星驰全力扶持郭子建,程耳的《边境风云》由宁浩监制,张艺谋给自己女儿张末执导的《28岁未成年》监制,《摆渡人》由王家卫监制。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黄建新,最初自己做导演,后来转行做监制,全力扶持电影新人,监制了《万万没想到》《愤怒的小孩》《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等作品。毕竟,时代语境已经发生了变迁,这是客观事实。传递新一代观众的情感与生活体验,单依托老一辈电影人恐怕难以实现。这种老一辈电影人与新电影人的良性合作、对话、互补甚至“交接”,对中国电影的未来是大有裨益的。
利弊反思:贡献上票房大于艺术
导演新人不断冒尖,是市场需求使然。时代的变迁、产业化的深入、创投主体的多样化、大量热钱的涌入是行业洗牌重要的幕后推手。这一批新导演完成了中国电影导演历史的翻页,成为中坚力量,使新的作品形态、电影类型、创作方法、话语方式不断走向市场前台,调动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形成文化热点和舆论焦点,实现了中国电影面貌的革新。
导演新人的电影在商业院线上获得骄人的票房成绩自然不在话下,近两年涌现的一些作品艺术水平也有所提高,尤其是在艺术电影、纪录电影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涌现了《心迷宫》《路边野餐》《长江图》《黑处有什么》《喊·山》《塔洛》《清水里的刀子》《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口碑之作。女性导演的队伍也有所壮大,从较早的赵薇、黄真真、金依萌、薛晓路到近期的刘雨霖、姚婷婷、张末、王一淳,为被雄性荷尔蒙笼罩的中国电影注入了一股清新美好的能量。
由于多依托明星效应与粉丝经济,选择快销题材迎合观众口味,导演新人创作出佳作的概率不大。他们的导演艺术水平普遍稚嫩,电影叙事技巧和拍摄方法不熟练,作品的票房贡献大于艺术贡献,导致争议缠身、话题不断,如分别因《摆渡人》《大闹天竺》成为众矢之的的张嘉佳和王宝强就是例证。电影新生代的创作主要偏向于中低成本的爱情片、喜剧片、公路片及玄幻魔幻题材,有艺术、有文化内涵、有现实表达、反映普通人生活的电影太少。这就暴露了新导演群体存在的问题: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在资本面前无法保持自主性。要解决这些问题,新导演们在投身创作之前必须弄清楚“拍什么”“为谁拍”“跟谁一起拍”的问题。作品要服务观众,就必须直面现实,扎根生活,这样才能获得切实的艺术体悟和创作动力。面对资本的诱惑,我们应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能被其牵着鼻子走,不能被商业市场的表面繁荣冲昏头脑。正所谓“艺文不贵,徒消工夫”,也就是说任何受人瞩目的优秀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青年人应秉持工匠精神,耐得住寂寞,舍得下功夫去打磨作品,这样才有可能拍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新经典,引领着中国电影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王长田:为中国造娱乐 | 2014-03-27 |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电视电... | 2014-03-27 |
如何培养更多的戏曲编剧 | 2014-03-27 |
10亿元能否呼出青年导演才俊 | 2014-03-27 |
互联网平台能否让创作与批评有效对接 | 2014-03-27 |
2016中国电影,从400亿元出发 | 2014-03-27 |
小众≠曲高和寡 | 2014-03-27 |
“融通中外”,如何用电影在海外讲好“中国... | 2014-03-27 |
向生活学习 向人民学习 | 2014-03-27 |
陕北文化血脉与文学呈现 | 2014-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