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王长田:为中国造娱乐
陈晨//www.workercn.cn2014-03-27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王长田 郭红松绘

  他是一位低调的娱乐大佬,一部《泰囧》让他赚得盆满钵满,也让他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他是一位有野心的实干家,《泰囧》之后他并未就此停步,《致青春》《中国合伙人》《梦想星搭档》等电影电视节目均收获良好的票房收视和口碑。他说他的梦想是打造中国的娱乐传媒内容王国,他就是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

  高挺的身材,得体的着装,一副无框眼镜,书生气十足,在“2013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揭晓现场初见王长田,健康的身形和饱满的精神让人很难相信他已将至天命之年了。

  随后的采访约在稍后的晚冬时节,一句“我们曾经是同行”迅速拉近了与他的距离。1988年,王长田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创办光线之前,他当过公务员,做过纸媒记者,办过电视节目。在他制作的《北京特快》已成为当时国内最优秀的新闻栏目时,有人提出制播分离的概念,1998年王长田毅然下海,把视线瞄准娱乐圈。在他看来,电视是最适合表现娱乐业绚丽色彩的媒体,而当时几乎所有娱乐报道都集中在平面媒体,这块巨大的空白就是庞大的市场。然而,新鲜的“螃蟹”吃起来并不容易,当时的电视台相对封闭,或不愿接受娱乐节目,或合作条件苛刻,他只能靠给一些企业做做宣传片、写写策划案度日。1999年3月,王长田下决心自己做样片,一家默默无闻、员工没有记者证,公司没有已播放节目的民企,“求爷爷告奶奶”地完成了第一期《中国娱乐报道》。不同于卖节目,王长田将节目无偿送给电视台,以换取广告时间卖给别人。从20个频道到200个频道,从第一期节目到全国10%的收视率,王长田和他的光线终于在电视制作行业站稳了脚跟。

  虽然是做电视节目起家,但真正让王长田名噪一时的却是电影。2006年前后,整个电视制作行业陷入低谷,光线推出第一部电影《伤城》,此后的一些片子,大多缺少扛鼎之作。直到2012年,以3000多万元成本拿下12.6亿元票房的《泰囧》横空出世,光线和王长田终于被推到聚光灯前。有人质疑这场奇迹只是偶然,但随后《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等片子的成功证明这是厚积薄发的必然。“好的剧本和导演是好电影的基础。”除了对剧本和导演的笃信,光线的发行营销体系更是功不可没。“我们有遍布全国150多个城市、最大的电影发行网络;有完善的营销系统,预告片、首映礼、发布会等关键业务全由自己掌控。”拥有最大的发行网,却没有一家院线,这让光线显得很另类,但王长田思路很清晰。“我们不做渠道,只做内容。”现在的王长田,将60%左右的精力倾注在电影上,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认真看每一个剧本,和每一个新导演聊电影,组织员工一遍遍看片子,讨论片子的可修改之处。

  在光线,王长田有一间小书房,他每天会花三五十分钟练习书法,这是他的习惯,也是让他内心沉静的法宝。说到自己,他说从光线能看出些许他个人的烙印。“我可以说我是最勤奋的娱乐公司老板;有耐力,能坚持很长时间;专注,不容易被各种花里胡哨的机会蒙蔽;对事物要求高;擅于学习;不愿走后门;不泡夜店……”

  在光线,记者还看到一块去年年会时员工走红毯的签名板,底板印有光线今年要推出的电视节目和电影,中间有八个醒目的大字——“内容制胜,从新开始”,下方是光线的口号——“2014 为中国造娱乐”。谈起光线的未来,王长田毫不犹豫地说:“重点还是在内容,光线要做中国最好的娱乐内容集团。”

  关于电影市场的对话

  记者:2014年我国本土电影票房超过国外进口电影,您如何看待本土电影的崛起?

  王长田:一是中国电影确实在高速成长,类型更加丰富,新人辈出,电影质量在提高,好的电影受到观众追捧。另一方面,得益于市场自身的成长。影院越来越多,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二三线以下城市影院增长很快,共同推动了电影市场的发展。此外,国内尚未进入完全竞争的市场,对外国影片还有些限制,客观上给国产电影带来了发展时机。

  记者:您认为当前中国电影市场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王长田:伴随着快速增长,国内电影市场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国产电影总体上质量不够,水平不高。很多类型片受到限制,没办法进行大规模制作,比如警匪片、现实题材的影片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从业者的创作激情。同时,市场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很多技术不成熟,和一些国外大片竞争时存在劣势,价值观的差异也导致很多国内电影不能大规模走向国外。此外,市场运作上盗版泛滥、专业人才欠缺、专业精神不够,业外资本不顾行业规律胡乱运作等问题都普遍存在,但相信这些问题会随着市场的发展逐步解决。

  记者:2013年很多中小成本电影票房表现不俗,甚至有人认为中小成本电影未来将是主流,您怎么看?

  王长田:从全世界范围来讲,都是大片占有市场,一些中小影片的成功,并不能改变大的格局。总体而言还是要生产大片,因为大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相对比较高,高投资会带动各方面的配置和标准,不管是制作还是运营,尤其是人才方面,演员、导演、各个工种的整体水平都会提高,电影质量相对来说更有保障。(本报记者 陈 晨)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