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教研员应锤炼好六种专业能力
史振平//www.workercn.cn2013-10-10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教研员的角色非常重要。在一个区域内,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科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科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等,教研员都起着无可替代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为更好地履行这些职责,同时彰显应有的学术和职业价值,教研员应持续锤炼六种专业能力,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教育教学专家。

  第一种专业能力:读书学习能力

  当今世界的竞争,从本质上说是学习力的竞争。著名经济学家泰普斯科特说:“未来的领导就是领导学习,未来最可靠的竞争就是克服障碍学习”。作为“教师的教师”的教研员,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把学习放在职业生命的首位。

  学习什么呢?首先应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把握方向;应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应学习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完善知识体系;应学习教育科研知识,掌握科研的方法与路径,开展研究,破解难题;应学习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教研员。

  怎么学习呢?读书。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既要博览群书,又要术业专攻。教研员要特别重视读专业理论方面的书,尤其是教育大家、大师的专著。通过读书,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涵养性情,滋润生命。外出学习、研修培训等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为提高教研员读书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建立了“青州教研TH读书氧吧”(“TH”为英文缩写,意即“走向幸福”),每周一下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编印了“主任荐读”,定期向教研员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每年都评选“年度读书人物”。这些措施的实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读书学习成为每一名教研员的生命自觉。

  第二种专业能力:思考能力

  思考应与学习同步进行。一个人不思考便没有深度,说话做事流于肤浅,便不能发现问题,没有问题的发展只能在原点打转。只有善于思考且作深度思考的人,才能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向着更高远的目标发展。

  教研员学会思考是走向专业化必备的基本功。要学会全局性思考,跳出自我,全局谋篇;要学会分块式思考,抽样定性,管中窥豹;要学会反思性思考,总结成绩,反思教训;要学会前瞻性思考,预判未来,高端定位;要学会换位性思考,转变角色,换位体悟;要学会批判性思考,基于肯定,善于质疑。

  第三种专业能力:写作能力

  写作是人们有意识使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过程是一个人走向自觉、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是组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整合思想、反思提高的过程。

  教研员要想成为一名学科教学专家,必须重视写作、勤于写作、善于写作。因为教研员的基本职责是研究,而研究成果的基本呈现方式就是论文、论著。所以,缺乏写作这一基本功是万万不可的。成为专家的重要标志就是发表文章、著书立说、传播理论、思想引领。有的人做了一辈子教研员,一篇文章也没有发表,不能说这名教研员不合格,但与优秀甚至卓越就相差甚远了。活跃在当今教育舞台上的众多专家学者和知名校长大都著作等身,可以说是写作最终成就了他们。

  第四种专业能力:演讲能力

  演讲即就某个问题向听众讲明事理,发表见解。对教研员来说,召开校长座谈会、学科研讨会、学生座谈会、学术交流会等,都要发表演讲,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讲话。这就需要教研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如果在专业会议上发言没有影响力,没有鲜明的观点,甚至低头读稿、照本宣科,那很难说这名教研员有多大的话语权。

  教研员演讲要注意言之有时,讲求时效性、时间性;言之有序,讲究顺序、逻辑,条理清晰;言之有理,符合方针政策,合乎教育规律;言之有物,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言之有情,投入感情,引起共鸣。

  为提高教研员的演讲能力,我们建立了“青州教研TS百家讲坛”(“TS”即英文缩写,“走向成功”之意),每周五上午上班后两个小时开展演讲活动,教研员和学科名师轮流演讲,给他们搭建起学习交流的平台,效果很好。

  第五种专业能力:研究能力

  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寻求问题答案、探究未知世界的一种过程。研究是教研部门和教研员的基本职能,亦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基本职责。

  教研员应注重以下领域研究:一是教育研究。牢牢把握当前主流的教育价值观,即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是教学研究。坚持“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这一主流的教学价值观,努力追求教学的低负高效、快乐和谐。三是课程研究。树立大的课程观,真正让课程成为育人的载体,而不是考试的工具。四是课堂研究。研究课堂模式、课堂文化,做课堂思想的摆渡者、课堂教学的引领者。五是质量研究。树立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质量观,追求质量的绿色品质,杜绝唯高分论的质量观。六是学生研究。关注学生的体质、心理、品德、情感、生命,而不要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填充器和考试机器。

  作为教研员的基本职责,研究应成为教研员的生命价值所在。然而,当下很多地区的教研员还是停留在听课、评课、命题、阅卷的层面,工作没有实质转轨,缺乏真正的研究。我们要求每一名教研员都承担课题研究或指导,每年都要至少破解一个教育教学难题,并纳入年度考核,唤醒了教研员的研究动力,并推出了不少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第六种专业能力:课堂教学能力

  大多数教研员都是从基层学校选拔而来,都有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做教研员时间长了,远离课堂,难免会对课堂、课程有了生疏感,指导教师便缺乏针对性,没有了底气,丧失了权威。甚至有的骨干教师根本不把教研员当回事。因此,教研员应回归课堂,除了多参加听评课、视导活动,还要定期上“下水课”、研究课,找回课堂的自信。我们每年要求教研员至少上一节“下水课”,有的年轻教研员上到10多节,既提高了业务能力,又树立了个人威信,广受赞誉。

    (作者系山东省青州市教研室主任)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