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手机无线充电离我们有多远?
郑李欣//www.workercn.cn2013-11-12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只要轻轻摩擦手机,对着手机大声说话,或者让手机晒晒太阳就能为手机补充能量,这或成为手机无线充电的新模式。请关注——

  在智能移动设备日益强大和普及的今天,电池续航能力成为一个大问题,在这个课题尚无确切可行的解决方案之前,随身携带充电器或移动电源就成为人们的基本保证。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科学家目前正与诺基亚合作,希望共同研究利用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所产生的电压极不稳定的电流来为移动设备充电。这一爆炸性新闻的发布无疑昭示着手机充电的方式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普遍利用电磁感应技术

  当你聚精会神地“刷微博”,与朋友热火朝天地“聊微信”,又或是在地铁上看视频、玩游戏,手机电量会与时间一起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流逝,无奈的是我们并不能每时每刻就在身边找到电源插口以满足手机“充饥”的需要。此时,无线充电设备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只需要带上小巧的充电器便可随时随地为手机补充能量,同时避免手机充电接口的经常性磨损。

  当然,所有的产品总是避免不了有一定的缺陷,在一般情况下,手机插上无线充电器的同时你就不能继续对手机进行相应的操作,这个局限也遭到了许多网友的诟病。果壳网上曾有网友针对无线与有线充电展开讨论,大部分网友在同意无线充电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指出了不足。网友“EdiTurn”认为:“无线的方式除了方便一点似乎没有任何好处,而且如果列一张单子的话估计还是缺点更多,比如电磁损耗之类的。”

  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无线充电成为各大手机制造商志在必夺的蛋糕。据统计,在年初诺基亚Lumia920,三星Galaxy s系列、谷歌Nexus 4、HTC 8X等都已上市且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机。

  MK-W101是明坤科技正在预售的手机无线充电设备,可供包括苹果、三星Galaxy系列、诺基亚等多款智能机型使用。明坤科技市场部负责人曾旸向笔者介绍:“我们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发电,这也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工作过程类似于变压器,在发送以及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的线圈连接有线电源所产生的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此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

  手机充电新招花样繁多

  除了最普遍的电磁感应技术,手摇充电、声波充电、细菌生电、太阳能充电等方式都是近来被热议的充电新招。据深圳市英赛特电源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经理介绍,这么多种方案中,较为可行的是太阳能充电,“在未来,太阳能及其他充电完全有可能,只是像闪电、生物电这些方式可能没有那么快让人接受,不太可能立即普及。不过从能量守恒角度来看,太阳能是最有可能被应用的,并且目前已有成熟的方案。”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不少太阳能充电器产品,价格多在一百到两百元不等,充电器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后存储在蓄电池里面,调节电压从3.7伏到6伏,可以对MP3、MP4、PDA、数码相机和手机等产品充电。而专门的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则是直接将太阳能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存储在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内置电池里,在需要对手机充电时,太阳能手机充电器里的蓄电池将电能输出,对手机进行充电。

  尽管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被广泛应用的可能性最大,但科学家们总是不会轻易停止探索的脚步。据BBC报道,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与西英格兰大学机器人实验室共同发明了一种用尿液作燃料的电池,他们首先在碳纤维电极上培养细菌,而后将碳纤维放进陶制圆筒中,当尿液通过圆筒时,细菌就会分解尿液中的化学物质而产生电子,电子积累成电荷再传到电容器中储存。当电荷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便可以开始为手机充电。

  曾旸表示,这些充电新招并不是不可能实现,但是实用性不大,比如手摇充电,这是最原始的发电方法之一,我们不可能一直重复手摇动作,即使生出电,对手机支持的时间也非常短暂。至于太阳能,目前它的充电速度较为缓慢,而且一般手机也没有内置光伏板,广泛应用尚不现实。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的张洪欣教授则认为,太阳能以及手摇充电很可行,尿液充电也可能实现,只是手摇充电和太阳能充电与目前的技术有关,现在还达不到市场化的要求,即电量不好保证,不过不久会成为可能。而近来热议的利用闪电进行无线充电的技术是一个正在研究的问题,目前不成熟。

  无线充电还需继续探索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杨旭东教授曾经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研究了无线充电技术,该团队负责人表示,电磁感应是目前最普遍的充电方式,得到的电量也较为充裕,足够手机的使用,而目前正在进一步研发的是磁共振技术,当然还没有到成熟的阶段。不论是哪一种方式,最大的制约都在于无线充电技术产生了对人体有害的电磁波,这个电磁波的辐射会影响人们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这也是需要继续探索克服的问题。

  就手机利用电磁感应进行无线充电这一相对成熟的方式来说,目前尚需要一个普及的过程,并且无线充电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尚待解决,比如充电效率偏低,充电距离非常短,研发资金的不足等。

  “实话实说,作为本土创业团队,我们明白自己现在面临着不少国内外的竞争对手,而且无线充电在大陆的接受度并不高,市场还没有被开拓,而我们又不希望做出只能以价格的差异化作为竞争优势的厂商,所以还需继续探索。第一款产品我们主打‘超薄’特色,将来还希望有其他的突破,例如设计一款在汽车内可以同时给几个包括手机在内的设备充电的无线充电器。”曾旸说。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