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立德树人”与大学使命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 蒋承勇//www.workercn.cn2013-11-13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蒋承勇 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共十七大代表,浙江省特级专家,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项目”《外国文学史》首席专家之一,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大学履行好时代使命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这一根本任务要求大学回归和坚守育人之正道。通常说认为大学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明传承。“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任务,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四者在并列关系中仅有先后之别。科学地理解这四项功能,后面三项都是由第一项派生出来的,并且它们首先是为第一项服务的。大学作为学校或者“学堂”,一开始就以培养人为初始目标,也以培养人为自身存在的终极旨归,离开了初始目标和终极旨归,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而是别种社会机构。如,若以科学研究为根本目标,那就是研究院。因此,大学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总体上要围绕和服从于教学与人才培养,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也是大学传承文明的主渠道,所以,育人在四项功能中不仅是首位的,而且居于核心地位,所以是“根本任务”。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来看,即使是以强调科学研究和学术自由著称的德国教育家洪堡,也是围绕着学生培养的需要来强调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高尚的品格的目的。英国教育家纽曼的核心思想是:大学的使命是培养独立人格、高尚情操和强烈责任感的人。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院制模式上:师生共同生活,共同探讨社会、人生和学问,目的在于培养人格健全、知识丰富、视野开阔、体格健全的人。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H·萨默尔说:“对一所大学来说,再没有比培养人才更重要的使命。假如大学都不能承载这一使命,我看不出社会上还有哪家机构能堪当此任。”

  然而,一段时间里,我们许多大学教育工作者割裂了大学功能的四者关系,弱化育人功能。不少大学把可以量化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作为关注的中心,并冠之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理由充足之词,隐去了或弱化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必须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根本目的。一些教师更是在这种理念与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理直气壮地重科研轻教学,重社会服务,课内课外均淡化了育人的根本任务,有的更是远离了教学,远离了学生,甚至远离了学校本身(专注于校外职业,甚至将其视为第一职业)。一言以蔽之,育人不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学生也因此丧失了应有的主体地位。也许,我们今天的大学之所以备受社会的诟病,其重要根源之一就是办学不同程度地远离甚至背离了自己的根本宗旨。

  其次,这一根本任务要求大学育人以德育为先。我认为,“立德树人”最基本的含义是:教育以树人为本,树人以立德为先。然而,与上述原因相仿,一段时间以来,育人观念从学校到社会都被一种强大而无形的力量所牵引:重技能的训练而轻德行的培养,违背了教育传统和育人本原。中华民族历来就是重视德育的民族,我国古代先哲对德育在人的发展方面的首位作用很早就有很深刻的认识。《左传》有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朽”。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追求人生之不朽的途径,其中“立德”是第一位,就一个志存高远的人来说,无德则无以立功、立言;德劣则无以建善功、立善言,自然也无以“不朽”。故而,评价人才,正如《资治通鉴》所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引申到人才的培养上,就是:德为人才之魂,树人必先立德。孔子育人的“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文学、事政”,其中“德行”为先。所以,“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党和国家一直强调“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德育是首位的。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既是对我国德育为先优良教育传统的坚守和继承,也是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强化,更是对当下育人过程中德育淡化的一种批评与纠正。

  需要强调的是,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立德”不能仅仅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它的内涵还要宽泛得多。“立德”的更高层次的内涵应该是:对人的精神的提升和灵魂的塑造。人的精神是丰富的,人的灵魂是高贵的。道德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人的社会性层次,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另一个是人的精神性层次,它是灵魂的追求。两者均不可少,但精神层次是根本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只在社会层面上谈道德,那么道德就仅仅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段,是一种功利性的东西,是他律。我们说的“立德”,就是要从人本入手,使人们意识到人的灵魂的高贵,在行为中体现出这种高贵。所以,德育应该是多层次的,既要重视政治品德的培育,又要重视学生公民之德的培育,还要重视职业道德的培育,更要重视高尚之德和精神境界的培育,实现人性的不断提升。这就涉及到了大写的“人”的培育。

  第三,这一根本任务要求大学以培养综合素质优良、人格健全的完整的“人”为最高目标。在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人文精神的缺失使得教育失之功利,模糊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以致有发人深省的“钱学森之问”。由此观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旨在强调教育回归育人的本原,育人回归人本传统: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养,使之成为富有创新精神、人格健全的“全人”。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传授知识、发现知识的场所,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陶冶,灵魂提升的圣地。蔡元培先生在《教育独立议》中就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蔡元培这一关于教育发展人的能力、完成人格的两大教育功能是对传统“大学”理念的现代诠释。今天,无论大学的功能如何多元,都必须坚守这种传统,永葆大学之本真。

  总之,强调“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对当下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