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科技构建语言应用新坐标
董洪亮 孙蕊//www.workercn.cn2013-11-14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们的目标就是围绕中国人学外语、外国人学汉语这两个重大公益性问题和国家文化战略问题,研究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语言智能产品,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提供优质服务。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建设

  随着互联网以及大规模数据存储体系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名副其实的大数据时代。据调查,在中国每年有1亿多学生学外语、在国际上每年有上亿外国人学汉语,在大数据时代下,语言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大有可为。

  在“批改网”运行两年半的基础上,11月2日,依托于北京语言智能协同研究院,语言智能与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在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中心围绕中国人学外语、外国人学汉语问题,组织国内外专家联合攻关,研究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语言智能产品,服务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

  “批改网”改变语言教学

  只需轻松输入一行网址,点动鼠标上传写好的英语作文,系统不但可以给您的作文自动打分,而且还可以提供作文的整体评语,以及“按句点评”等重要的反馈信息……

  这并不是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而是一款基于云计算的英语作文自动批改在线服务,通过计算学生作文和标准语料库之间的距离,即时生成学生作文的得分和语言及内容分析结果。具有“自学习、自完善”能力的“批改网”,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较好应用。“批改网”自2011年6月上线后,吸引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1000多所内地和港澳台高校使用,批改作文近3000万篇次。之前,学生会问“老师,你改了吗?”如今,老师会问:“同学,你交了吗?”

  国家973首席科学家、来自清华大学的孙茂松教授充分肯定语言与计算机结合的协同创新。语言是千变万化的,语言教学过程互动性极强。使用基于大数据的语言智能技术,一方面为语言研究、语言教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工具;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语言教学的互动性,从而增加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吕学强教授说,人机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清华大学外语系党委书记张文霞教授介绍,对清华大学学生的调查表明,学生普遍认为“批改网”对提高英语语法、词语搭配帮助很大。同时,教师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协同创新”推动语言智能

  “当前,我国每年有1亿多学生学外语,全世界每年有数以亿计的外国人学汉语,这是重大的公益问题,也是重大的文化战略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的协同创新机制。”11月2日, 在“语言智能与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作了上述发言。

  语言智能与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设在首都师范大学,协同单位有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等十多家国内外一流的研究机构,致力于开展语言理解、生成和评级的智能化研究及产品转化,破解外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中的瓶颈性问题。来自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单位的技术、语言方面的顶级专家加盟这个团队。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6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协同单位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成立仪式并对中心的发展献计献策。

  “北京市将实行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语言智能技术正是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一个非常好的结合点,首都师范大学作为北京市重点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提高国民语言应用能力和支持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苟仲文说。

  孙茂松教授作为专家学者就语言智能技术进行了主题发言。他指出,“语言学习、语言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提到语言智能技术研究的艰巨性,孙教授说:“在一流的语言专家、一流的计算机专家、一流的逻辑专家、一流的教学专家共同努力下,协同创新中心一定能够取得新的突破性成果。”

  据介绍,语言智能与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产品三方面进行攻关,目前启动和运行的产品有英语作文批改系统、语言智能图书馆、语言智能写作实验室。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