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传统诗词:光景常新引人奋进的民族精神符号
——“雅韵山河”当代中华诗词学术研讨会综述
//www.workercn.cn2013-11-21来源:光明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陈进玉(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
袁行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兼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
蔡世平(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四中国学社成员在重阳诗会上朗诵《儒行》经文。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当代传统诗词在一波接一波反传统文化潮流中不可避免地被打入“冷宫”,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传统文化的日益复兴,传统诗词也呈现复兴态势,关于现当代传统诗词的理论研究与创作批评逐渐发展并趋于活跃。朱文华在1998年4月出版了《风骚余韵论——中国现代文学背景下的旧体诗》,提出旧体诗在当代可以延续,但“绝无复兴的可能”。次年,陈友康即发表了长篇论文《旧体诗词复兴论》。2006年,《新华文摘》转载了郑欣淼的文章《旧体诗创作:从复苏走向复兴》。21世纪的前10年,当代传统诗词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成为文学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但是这种理论批评研究与创作实践大抵封闭在各自的圈子里,即使偶有交叉,二者之间亦充满隔阂。研究者往往无视当下的创作,热衷于从“民国”时期的传统诗词中寻找课题;创作者无视当下的研究,沉迷在自己的小圈子内,在互相欣赏与互相吹捧之中自我陶醉。以致百年传统诗词被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拒绝写进文学史,当代诗词的经典作家与作品未能浮出水面,难以进入中小学语文课堂和大学中文系课程;当代传统诗词创作的“繁荣”局面与“复兴”态势也被主流文学界漠视乃至排斥;甚至在诗词界内部流传着“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的说法。近几年来,当代传统诗词圈内热圈外冷甚至在圈内也存在某种“虚热”的实际境遇并没有真正改观。
编辑:尹盼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