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符合逻辑的思维虽然不能保证思维的结果必定正确,还需要其他条件,但不符合逻辑的思维其结果必定不正确。人只要思维,就用得着逻辑。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必要的逻辑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逻辑意识有一个出发点,就是要讲道理。“逻辑”这个词是外来语的音译。不是说中国人思维从来不讲逻辑,只是并没有相关的自觉,所以也没有相关的表达。这个“自觉”,就体现在“讲道理”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告诉他们怎样做就行了,不用跟他们讲道理,所以语录体盛行,只讲当然,不讲所以然,只有结论,没有论据和论证。到了需要讲道理的时候,这个弱点就暴露出来了,因为讲道理,就要从一个前提出发,提供论据,经过论证,再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就得用逻辑,而不讲道理,就用不着逻辑。
知道要讲道理了,就发现逻辑不够用了。当年那个“姓社姓资”的争论,双方虽然都讲道理,但是有些有点不讲逻辑,所以就争不出个所以然来,还得最高领导人发话:不争论了,先干起来。因此,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争出来的,是干出来的。现在回头再看,当年坚持社会主义跟市场经济互不相容的那一派,出发点未尝不是“社会主义好”,可是你给这两者之间确立了这样一种逻辑关系,一旦证明了市场经济好,岂不就同时证明了社会主义不好?根本不是这回事儿嘛。
话说回来,讲道理的意识,说说容易,谁都不会公然宣布自己不讲道理,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遇到讲道理PK官本位时,究竟谁排名在先,还真是很难说。一个乡党委书记把秘书写的稿子在会上念了一遍,然后乡长说,刚才李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下来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执行。有人觉得有点离谱,乡一级的领导讲话就叫“重要讲话”恐怕不妥。那么哪一级领导的讲话才能叫“重要讲话”?县处级?市局级?其实重要或不重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讲话中讲没讲道理,道理讲得合不合逻辑。
即使是反腐败这样天经地义的事,也要讲道理,讲逻辑。最近围绕季建业落马,我觉得有些议论就不太讲道理、讲逻辑。明明是因贪腐而落马,议论得最多的却不是贪腐而是城建,是他的“三年大变样”。其实变样好还是不变样好,跟贪腐不贪腐一点关系都没有。全国搞几年大变样的城市很多,远不是这些城市的领导都贪腐,也不是贪腐了就证明变样变错了,不贪腐就证明变样变对了,甚至贪腐了也未见得变样一定没变对。一码归一码,道理得各自说。这么一分开,就容易看清楚,城市建设的好坏,不能只看变样不变样,大变样还是小变样,更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得看那被变样的是什么,以及变出来的是什么样。这里面有很多道理可讲,而且如果是合乎逻辑地去讲,有些道理还可以讲得很深。河北有个邯郸,是座文化古城,解放后发展纺织业,没有对旧城搞大变样,而是另外建了一个大得多的新城区。新城区修了很宽的马路,马路两边栽了树。几十年过去了,树长得高大茂盛,绿荫遍地,而原来觉得很宽的路,现在却觉得太窄了。前几年去那儿开个会,说闲话说到这事儿,在场的一位市领导说,我们班子有个共识:死活不砍树。最近有消息说,那儿正在讨论机动车按号限行,看来真是宁可让部分机动车“趴窝”,就是死活不砍树。这里边是有很多道理的,其中的一个道理是:不砍树,开车的不方便,但夏天有树荫,骑车的步行的就享福;砍了树拓宽路,开车的方便了,到了夏天,骑车的步行的就受罪了。
让公众多一些逻辑意识,其实是开启民智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作者系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