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简新华//www.workercn.cn2013-12-11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发展中面临一些不良倾向和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片面强调国际化和数理化。那么,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化与中国化的关系呢?

  毋庸置疑,国际化与中国化都重要,两者不可偏废。既不能重中国化、轻国际化,也不能重国际化、轻中国化,两者应该并重。但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现在的倾向是:忽视文科与理工科的区别,偏重国际化,过分强调与国际接轨、向国外看齐,更加看重在SCI、SSCI上发表文章,得到外国承认、获得国际奖励。

  其实,文科与理工科是有重大差别的。一般来说,理工科本身没有阶级性、意识形态性、政治性,而且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比中国先进。在这方面,中国越是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越是国际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越小,对中国就越有利。因此,在理工科领域强调国际化、突出国际化,是没有问题的。但就人文社会科学来说,就不一定了。因为人文社会科学是有阶级性、利益立场、意识形态差异和政治差别的。虽然不同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条件下的意识形态、人文社会科学会存在一些共同的东西,但是不能否定中国与西方世界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本质差别,比如说民主、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公平、正义,等等,中国与美国的理解就有很大不同。如果片面强调国际化,把国际化理解为与西方接轨、看齐,这样做能行吗?

  学术论文的引用率、转载率的确是衡量其学术水平和价值的重要指标,但是如果主要以被收录入世界三大引文索引的数量来判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是不全面、不准确的。因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主要是以中文发表的,世界上能看中文学术论文的外国人很少,而且对于坚持中国特色、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论文,西方国家是带有偏见的。所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在除了中国以外的世界上的引用率、转载率、收录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不可能高。

  为此,我认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化,应该是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即中国化为本、国际化为用,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洋为中用,或者说国际化为中国化服务。在学习、引进、吸收国外先进、发达、有利的学问、思想、理论,在形成、发展、完善自己的同时向世界介绍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使自己的学问、思想、理论成为具有国际性的学问、思想、理论,这才是我们该走的路。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工业化的资源环境人口制约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首席专家、武汉大学教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