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甜妈”包山育子该不该提倡?
施桂玲 唐伟//www.workercn.cn2014-05-07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年来,亲子游、农耕体验的火爆说明了体验教育的缺乏。

  “虎妈”、“狼爸”带给我们的震撼尚未远去,一种“甜妈”式教育又引得网友一片沸腾。

  熟悉她的人都喊她“疯妈”,这是因为:班上老师布置孩子写作文《桃花》,女儿却不知道桃花长啥样,什么味道,为此“甜妈”在春天来临之际,索性在重庆北碚区农村包下一座山,让女儿和小伙伴们在体验中认识自然,描绘自然。

  包山育子,这究竟是教育理念的创新还是另一种包办教育?

  包山识花农耕体验

  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教学

  甜妈名叫甘霖,“甜妈”这一称谓源自女儿的小名甜甜。

  甘霖曾是某中学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生下甜甜后,她离开学校,专心照顾孩子。去年,女儿上三年级了,甘霖知道,三年级是孩子写作文的启蒙阶段,但她发现女儿很喜欢问问题,写作文时总是问个不停:作文开头怎么写?这句话结束该打句号还是问号?接下来该写什么?因为是妈妈教,女儿几乎没有自己的思维,布置作业也没有威严,女儿没有主动完成的紧迫感。

  如何在家里营造班集体的氛围?甘霖想到办法:召集小伙伴和女儿一起学写作文,由她免费教学。

  “在网上发帖,效果不错,一共找到10多个小朋友,坚持来的有6人。通过共同学习,大家都有进步,有互动,有分享,思维也打开了。”甘霖每周一次的作文教学,一次大约两个小时。可是,进行了一学期后,这学期没办法继续了。“第一学期,大家主要写人物,孩子们对人物的各种写法都比较娴熟了。”甘霖说,上学期,她的作文课以人物描写为主,孩子们的写作素材丰富,可以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同学,“这些人物常常出现在生活中,所以写起来没有那么困难。”

  这学期,她想辅导孩子们描写大自然。第一堂课,甘霖布置的题目是写一篇关于花的作文。“交给我作文的时候,孩子们写得很好的,但我一查,原来都是在网上抄的。”甘霖说,问孩子们原因,都说是因为没怎么观察过花。

  女儿想写桃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她不知道如何回答:“妈妈,桃花长啥样呢,香味是什么样的,什么季节开呢?”之后,甘霖只好让作文班暂停了。女儿的种种问题,让甘霖发现,城市里的孩子们,对于大自然实在太陌生了。

  今年春季,甘霖承包了位于北碚区三圣镇板桥村的一片山地,大约有20多亩,有果树,有蔬菜,有野草。

  甘霖表示,“我想让这里成为我女儿的成长基地,让她在这里除草、种植、挖土豆,进行农耕体验,请当地的农民当老师,教她每种蔬菜或者植物什么季节播种,什么时候除草、收割。整个过程,孩子亲自参与,有了直观感受,写作文才会言之有物。”甘霖说,遇到自然灾害,收成不好也没关系,到时候结合实际情况,她会告诉孩子们,很多农作物是靠天吃饭,天气好坏决定产量的增减,又是新的知识。

  户外活动少

  近半孩子每周不足3小时

  为了女儿写作文,就包下20多亩地,这个投入并不小。

  “抛开包山的成本,单纯从在大自然中体验式学习的角度,大多数学生应该都比较喜欢。”重庆某小学教务处主任胡老师谈起“甜妈”包山育子时说,如今的确存在学生五谷不分的现状,参与农耕体验,确实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大自然是怎么运作的。当然,这需要带着目的,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需要提前做好功课。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普遍缺少户外活动。有数据统计,在我国,每周的户外活动时间超过10小时的孩子仅占4.8%,户外时间7小时-10小时的仅占9.3%,3小时-7小时的占37.4%,而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3小时的孩子则达到48.5%。

  “甜妈”包山育子折射了不少家长体验教育缺失带来的焦虑。一位家长表示,我深感如今的孩子太缺乏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了。乡间的孩子可能还去田间玩耍,而城里的孩子课余时间接触最多的还是辅导班和电脑。小小年纪就被背负了太多的期待,本应该丰富多彩的童年只剩下单一的颜色。

  其实,“甜妈”包山育子的火爆,与前段时间最火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了》,有异曲同工之处。节目中,有不少期是爸爸带着孩子们到乡间体验生活。许多人也会有所感悟,只要家长有引导孩子贴近自然的教育意识,相信孩子也会很开心很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由学校主导的体验教育难度不小。朝阳区一位老师表示,一者,现实的环境决定了不管是来自大自然,还是更多社会角色体验,变得越来越困难;二者,教育难以创造体验的环境与土壤。一方面,集体活动和校外活动,被安全问题所挤压,许多学校连春游都取消了;另一方面,知识灌输教育的惯性,没有为心灵成长所需的体验留出应有的空间。如,以作文教学,“标准作文”的模式,可以让孩子无须体验,就可以获取很好的分数。

  包办教育的延续

  素质教育不该画地为牢

  “甜妈”包山育子,初衷不错、用心良苦。但专家指出,就方式来说,“包山式体验”不过是溺爱式教育的另一面,不值得提倡与鼓励。

  对此,不少人很容易将其作为一种“无奈的选择”,并据此将责任推给时下的教育体系。然而一个事实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是一个整体而不能完全分割。孩子不能亲近自然,固然跟时下的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但家庭的“包办式教育”同样值得反思。作父母的为什么不能想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式的溺爱同样有毒,孩子被局限于课本和考试,跟自己有很大的关系。假若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带着孩子到农村、乡下和其他地方走走,或者实行“放手教育”,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亲近大自然,亲近社会,体验生活,其又何必有“真空之惑”,在写作文时“只能求助于网络”。

  孩子“不知生活愁滋味”,当然需要创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应当是引导和放手,但不应是“承包式的给予”,把孩子再次关在“一地之狭”。“包山式体验”看似把孩子放归于大自然,实则又陷入了画地为牢的怪圈中,这与把孩子关在家中实行封闭式教育,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孩子所需要接触和体验的东西太多,家长既承受不起“包山式体验”所带来的负担,也无以解决孩子的现实需求。真正的开放式教育,就是给孩子空间与自由,让孩子到广阔的世界中去感受和体验,他们的世界不是“承包的荒山”之狭小,而是整个世界的广阔。

  在“一切为了孩子”的理由之下,似乎很少有人去真正关心孩子的权利,并对方式的正当性与否进行审视。虽然现行的应试教育问题很多,但素质教育不是想当然的强加个人意志的展示,如何实现对孩子权利的尊重,对个性的保护,才是真正亟待解决的地方。否则,教育的目的和方式不变,“包山式体验”的包干式教育,不过是同一种伤害的延续。

  一定意义上讲,包山教孩子有多么受热捧,就说明了这样的机会有多么稀缺,而对如此举动评价有多疯狂,就说明个案有多另类,不可复制,徒具孤本意义。的确,妈妈牺牲工作,还大把花钱包山,陪着孩子“疯”,不管是教育成本,还是教育方式,都不具有普适性。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