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大西瓜 绘
■建立学校理事会制度,是探索管办评分离的一种尝试,可以进一步释放学校自主办学活力,最终构建起新型的政府、学校、社会关系。
■理事会制度能否实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教育管理部门的行政权力与学校理事会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理事会是否能够相对独立地运行。
■家长、社区代表应公开选举产生,并定期向家长、社区居民述职,避免家长、社区居民“被代表”。
■理事会的运行需要在章程的规范下进行。
■本报记者 刘磊 施剑松 俞水
校长人选不再“空降”,聘任、解聘校长等重要事项,须经学校理事会同意;家长、社区代表不再在学校重大决策中可有可无,拥有在学校理事会中的投票权;专家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理事会为学校发展整合资源……
不久前,北京市丰台区教委称,从本学期起,丰台区将试点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北京市公办中小学首次尝试管办评分离,建立理事会制。就在去年年底,成都市天涯石小学逸景分校理事会也宣告成立,这所成都市唯一试点法人治理的公办学校也迈出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一步。公办中小学理事会制度探索,被外界称为对公办中小学管办评分离具有破冰意义。
北京与成都的探索进展如何?是否动了真格?难点何在?如何提高理事会治理能力?这项探索又给公办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带来何种启示?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理事会制度探索的“破冰”之举
郝玉伟,北京教育学院丰台附属实验学校首任校长,4月10日刚刚走马上任。与其他一些公办中小学校长直接由教育局任命不同,郝玉伟出任该校校长的程序有些特殊:选聘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面试现场除了有理事会派出的代表担任评委,还有丰台区30多位中小学现任校长担任旁听评委。经评委会评议,最终确定了校长的推荐人选,随后由北京市丰台区教委给予任命。
郝玉伟领衔的这所学校,正是北京市第一所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公办中小学,是北京市丰台区教委与北京教育学院合作共建的9年一贯制学校,2013年9月刚刚开学。理事会拥有校长人选的推荐权,经理事会推荐后,教育行政部门才能任命校长,这是该校理事会的重要职能之一。
在该校理事会中,丰台区教委派出的理事会成员有6人,包括丰台区教委主任和几个职能科室的负责人;北京教育学院派出的理事会成员有6人,包括1位学院副院长和部分学院负责人、教授;学校进入理事会的成员为校长。预计加入家长和社区代表后,理事会成员将达到15—17人。理事会成员、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志成介绍,探索过程中,建立了理事会章程,理事会按章程运行,负责校长的选聘、学校的长期规划以及影响学校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须经理事会2/3的理事同意,决策方为有效。
“试点理事会管理制度,是公办中小学去行政化,打破长期以来校长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任命的格局,探索管办评分离的一种尝试。”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副主任钟灵说。
既涉及学校外部治理结构中政校关系的调整,也涉及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调整,显然,这项改革要啃的是块“硬骨头”。因此,与北京教育学院丰台附属实验学校的“新建”身份类似,成都的探索也选择了一所建立不到4年的“新校”。试点校天涯石小学逸景分校从建校之初就注重建章立制,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且作为新办学校,推进改革的“羁绊”较少。
“成立理事会,就是政府要把‘办’学校的相关权力下放给学校、下放给理事会,进一步释放学校自主办学活力,最终构建起新型的政府、学校、社会关系。”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督导室主任张阳介绍。
天涯石小学逸景分校理事会由7名理事成员组成,其中教育行政部门1名、学校管理层2名、教师代表2名、学生家长代表1名、社区代表1名。教育行政部门代表和校长担任常任理事。
理事会是学校的决策和审议机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限放权给学校理事会,涉及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事项都将由理事会依法决策。“包括校长(法定代表人)的进退和校行政班子成员的产生等。”张阳说,理事会还将负责学校章程的拟订和修订,以及学校发展规划、岗位设置、绩效分配、评优选模、经费管理、重大教育教学项目等的决策。
“以前,一个副校长的产生和任命,学校无法做主,都是由教育局直接发文指派任命。而现在,副校长人选交由理事会决策提名。”张阳说,教育局“抓大放小”,给予学校更大范围的自治权。
另一方面,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上,变化也在发生。天涯石小学逸景分校校长刘莉介绍,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后,与传统的校长负责制不同,校长更多对理事会负责。比如,在学校评优选模中,按照以往管理模式,教育局会给学校一个评优选模的标准,学校按照这个标准推荐人选。“以往可能是校长或校级干部一起开个会就决定了人选,但现在则需要交由理事会定夺”。
教师的诉求也可以通过理事会对学校的重大决策产生影响。“平时我们会加强与同事们的交流沟通,召开教代会、理事会前,我们还会向同事发放问卷,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充分代表教师群体的利益。”数学教师滕嘉丽和该校一名语文教师是被全校教师推选出的两名理事,滕嘉丽说:“试点理事会制度后,我们感到学校推动的决策,是自下而上的愿望,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要求。”
对于公办中小学理事会制度的探索,21世纪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从理想状态看,可以推进教育管办评的有效分离,理事会的组成成员包括政府官员、教师代表和社区代表,这样既通过理事会体现政府对学校办学的要求,教师和家长、社区成员也可以参与到重大决策中,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另一方面,校长对选拔其的理事会负责,而不再只是对上级行政部门负责,这有助于推进学校办学去行政化,落实校长职业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