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模块化:陆军转型方向
■谭思祥//www.workercn.cn2014-04-28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进入21世纪,各军事强国纷纷对传统型陆军进行重塑。从我陆军建设现状来看,转型理论和实践步伐都远远滞后于军事强国,部队整体作战能力与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借鉴外军转型经验教训,我们认为“模块化”是陆军的转型方向。

  1997年,美军退役上校道格拉斯·麦克雷戈在《冲破方阵》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模块化”建设理论。2004年该理念被美军用于陆军转型。陆军“模块化”建设就是“按一定规格的标准化的建制单元,结合其作战功能和武器装备特点,构建若干个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战斗群,使用时视情况和任务需要,灵活组合成不同性能的部队。”选择“模块化”作为我陆军的转型模式,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模块化”建设是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面临着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和挑战,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应对复杂的安全威胁,陆军需要进行“模块化”建设,以拥有数量更多、体积更小、结构更优、速度更快、战斗力更强的基本作战单位。不仅使现役部队潜力得到发挥,而且通过灵活的“积木式”组合,具备更强的应急反应能力、快速部署能力、联合作战能力。

  “模块化”建设是适应未来联合作战的必然选择。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体化联合作战呈现出“战场空间全域多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参战力量多元融合、指挥控制实时精确、作战行动整体联动、综合保障集约高效”等显著特征,要求参战军队必须是一支“内聚式”联合部队。陆军作为这支联合部队的重要组成力量,只有具备更加突出的开放性和联合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联合作战体系。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经过“模块化”建设的陆军部队,能够更好地适应联合作战需要。一是可提高联合能力。“模块化”建设突出了旅级部队的编组灵活性,它们既能独立实施作战任务,也可接受其他军种直接指挥与控制。二是扩展了指挥功能。各级指挥所可以嵌入军种部队的参谋人员或联络军官,加强对联合行动的指挥、协调、控制。三是增强了结构弹性。陆军部队既能接受来自其他军种的作战和保障分队“融入作战”,也可嵌入军种部队的作战体系。

  “模块化”建设是建设信息化军队的必由之路。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核心,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提高体系作战能力的关键要素有两个,一是体制编制的“结构力”,二是信息网络的“信息力”。“结构力”是基础,“信息力”是纽带,二者相辅相成。陆军“模块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优化部队结构提升作战体系的“结构力”,在信息系统的链接和支撑下,达成体制编制、武器装备、军事人员的整合融合,从而产生“1+1>2”的作战能力,最大限度发挥体系作战优势。

  “模块化”是继承传统建设成果的客观要求。在我军机械化建设尚未全部完成、信息化建设处于起始阶段的情况下,既不能因循守旧走老路,更不能盲目跨越走邪路,必须利用传统建设成果作为转型的平台支撑,走继承发展的创新之路。我军自建军以来,历经数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坚持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道路,部队建设有了较好基础,这些都是“宝贵财富”。陆军“模块化”转型建设,就是要充分利用已有建设成果,按照标准化、合成化、信息化要求,对陆军部队力量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完善,使其具备更强的独立作战和联合作战能力。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