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泰国政治和解路漫漫
■周方冶//www.workercn.cn2014-05-29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上周,泰国军方发动政变,暂时中止2007年宪法,成立泰国国家维和委员会接管国家权力。23日,巴育开始兼任泰国代理总理。

  尽管对泰国的政治民主化而言,再次发生政变无疑是沉重打击,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其长期以来奉行的美式选举民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但对饱受政治冲突折磨的泰国社会而言,却是当前局势下最具可操作性的次优选择。从短期来看,泰国军方通过政变,有助于稳定国内政局,避免各派力量发生街头暴力冲突,并有利于恢复政府职能,避免国民经济进一步衰退。不过,通过武力的强制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分歧与政治冲突,泰国能否走出困境,最终还是取决于各派力量能否达成和解共识。

  在历时八年的政治冲突中,泰国各派力量先后尝试了多种解决方案,但都未能见效,反而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面对螺旋式恶性循环的政治困局,各派力量需要摒弃“赢家通吃”的惯性思维,树立民主协商“新思维”,通过互谅重构互信,基于互让促进互利,从而为政治和解开辟道路。

  在历时八年的政治冲突中,泰国各派力量都付出了沉重代价,很多人甚至牺牲了生命,因此不难理解冲突各方普遍存在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政治清算诉求。2013年英拉政府提出特赦法案后,不仅引起保守派的强烈反弹,也受到红衫军的广泛质疑。显然,以愤怒和仇恨为养料,浇灌不出民主鲜花与繁荣果实;只有以宽恕和包容为基础,重建政治互信,方能为民主协商开辟道路。

  泰国政治冲突的深层原因是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分歧。以城市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保守派,更倾向于泰国国王倡导的“充足经济”理念,并将之写入2007年新宪法,要求延续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走温和的改良主义道路;与此相对,以新资本集团和农民群体为主体的革新派,更倾向“他信经济”道路,要求加大农村开发力度,加快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采取激进的革新主义路线。双方在城乡发展、产业安排、福利补贴、对外开放等国家政策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由于涉及各派力量的中长期利益,因此很难期望各方能在短期内达成一致。在事关国计民生的复线铁路、水利设施、工业园区等项目上,各派精英尤其是政治领袖态度不一,有的是“为反对而反对”,使项目难以落实。

  泰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改革属于存量改革,难以做到帕累托改进(指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方,而不对其他各方造成损害),因此,必然会有部分群体尤其是既得利益集团要在短期内承担更多的改革成本。不过,得益于东盟一体化进程,从中长期看,泰国很有可能在经历改革初期的阵痛后,逐渐形成增量改革的良性发展态势,进而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对泰国各派力量而言,通过短期让利,换取长期回报,从而在互让基础上推动政治和解与社会经济改革,或将是最理性的政治选择。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