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陆军第26集团军某陆航团的飞行员们在进行战法研讨。何 兵摄
加速提升官兵信息化素养
■总参陆航部政治委员 陈向东
追求信息优势,提高信息战的能力,成为未来一个时期世界强国进行军队建设新的、首要的目标。陆军航空兵作为我军新型高技术主战主用兵种,承载着高标准做好未来作战人才准备、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历史重任。提升官兵信息化素养,对于推进信息化建设、驾驭信息化装备、指挥信息化作战,推进陆航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世界各军事强国竭尽全力抢占军事人才这一制高点。陆航是高技术兵种,新武器新装备陆续研发并列装部队,但打仗需要的不仅是装备,更是人才。在人才培养观念上,围绕火力和机动实施军队建设的旧观念,必须让位于以信息人才赢得信息化战争的新思路。强化优先发展的理念,把人才作为推动陆航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资源,在战斗力要素结构中优先提升人才素质,在法规制度建设中优先完善人才制度,在各项服务保障中优先改善成才环境。强化信息主导的理念,大力提升全员信息素质,推动人才培养基点由满足机械化建设需要向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由注重规模效应向强化质量效能转变,人才培养要求由经验技能主导向信息能力主导转变。强化军民融合的理念,依托地方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学科技术优势,采取订单式、嵌入式、定向式等办法合作育人,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
推动陆军战略向“机动作战、立体攻防”转变,实现陆航力量向主战主用转型,需要建设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基本适应信息化联合作战需要的指挥人才队伍,一支精于谋划指导、擅长组织协调的参谋人才队伍,一支技术战术水平较高、能在复杂战场环境下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飞行人才队伍,一支熟练掌握新武器新装备、精通操作维护技能的装备保障人才队伍,一支站在专业发展前沿、善于攻关创新的教学科研人才队伍,一支精通信息网络技术、懂得陆航作战与保障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立足现有人才资源开发,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实现经验型人才向知识型人才的转变。
为适应高技术战争的要求,争取未来的优势,必须加强教育训练,拓展培养途径,提高官兵素质。走基地化、综合化的军事训练路子。建立科学化的训练体制。采取虚拟现实技术的仿真系统,可以使飞行员在虚拟的战场上体验到逼真的战场环境,使指挥员在不同的模拟仿真环境中得到全面的、高难度的强化训练。注重官兵素质的训练。要把军事训练看成是提高军人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切实提高官兵的智能和体能。在抓好基础训练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官兵的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升军官的学历层次和组织指挥能力,提高士兵专业技能。重视军人意志的磨炼。官兵素质的提高,不仅要靠训练,而且要注重苦练,即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通过在各种复杂环境、复杂气象条件下进行超强度、超常规的训练,全面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充分发挥联合演习的训练和检验作用。对陆航官兵来说,加强与海陆空军的联训联演,从军事、政治、教育、心理、体力等方面都是密不可分的综合训练和实践检验,能提高官兵的直觉技能和协同能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陆航战斗力。
新质战斗力要有新标准
■特种作战学院院长 唐胜群
新型作战力量,既是新质战斗力的生长点,也是促进传统战斗力向新质战斗力提升的催化剂。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必须以形成新质战斗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发展的新标准。
着眼新型作战力量的职能使命树立新思想新观念。当前,我国周边领土主权争端、大国地缘竞争、军事安全较量等问题更加凸显,军事斗争准备任务更加现实而迫切。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正是推进军队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特种部队等新型作战力量无论在常规战争、低强度军事冲突以及非战争军事行动等任务中,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一支逢战必用、逢险必用的作战力量,必须始终强化随时准备打仗思想,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围绕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创造新理论新战法。要着眼掌握主动加强作战理论创新。必须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既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又防止生吞活剥、食洋不化,做到掌握主动,克敌制胜。要着眼灵活高效加强指挥体制创新。现代战争需要高效指挥体制。例如现代特种作战,就是大体系支撑下的联合作战行动,往往需要与情报、陆航、海军舰艇、空中支援、导弹远程打击以及相关远程输送部队等联合行动,迫切需要在指挥体制的创新研究上实现突破。要着眼特色实用加强技术装备创新。加强技术装备创新研究,必须紧贴实战、紧贴部队,什么急需研究什么,什么管用研究什么,为部队战斗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瞄准未来战场需要锻造新能力新素质。强化联合作战素养。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联合作战。参战人员必须熟悉联合作战的基本原则、主要特点、作战样式、作战行动、力量运用和基本战法,掌握联合作战的内容、程序、方法,具备协同能力、合作意识。强化信息素养。信息流贯穿现代战争全程。参战人员要熟练掌握作战必备的计算机应用、网络安全、现代通信等电子信息技术知识,熟悉信息化条件下陆、海、空、天、电等复杂作战环境及其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必须强化专精多能。要紧盯新质战斗力生成要求,高度重视新型作战人才的培养和训练,采取超常措施,坚持优才优育,特才特育,探索有利于特殊人才成长成才的“快车道”,打造有利于特殊能力砥砺磨练的“炼金炉”。
以特殊之道育特殊人才
■特种作战学院政治委员 肖文锦
新型作战力量作为实践创新最为活跃、专业特性最为凸显、战略运用愈发频繁的军事领域,对人才培养力度和效益的要求尤为迫切。如何最大限度缩小新型作战人才培养与未来作战需求之间的“时间差”、“能力差”,是推动新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关键所在。
设计特定培养目标强化方向引领。能力素质全、专业素养高、创造能力强,是未来作战对新型作战人才提出的根本要求。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中,必须着眼各级各类岗位特性及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科学构建人才培育的能力素质模型,区别核心能力与基本能力、一般培养目标与特殊培养目标,做到精确细分、指向突出。要针对新型作战人才能力形成规律特点,廓清人才成长“路线图”,形成层级衔接、能力递进、素质递增的完备体系,明确界定培训专业类别、成长阶段、任职岗位及成长目标,按照时间节点推进,保证培训过程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依托特殊路径模式提升培育效益。一方面要拓宽培养路径,树立“大联合”概念,通过建立完善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培养与使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全程培养模式,努力形成院校培训与部队训练衔接、军事教育与国民教育并举、兵种交流与岗位轮动相结合的培养格局。另一方面要深化培育渠道,大力开展基地化、模拟化训练,充分发掘拓展基地化训练全要素合成、全时空展开、全科目研练、全效能验证的优势,综合运用集“训、演、考、评”于一体的仿真模拟手段,强化从实战背景、实战要求、实战标准出发的对抗性实战化训练模式,使之成为提高新型作战人才培育质量效益的“倍增器”。
构建特色文化机制提供坚强保障。要从培训和考评制度创新入手,重点抓好新型作战人才培养制度、人才使用制度、任职资格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设计,以集约管理、统筹精育的发展理念,以优先考虑、特才特用的政策优惠,以规范有序、持续健康的发展秩序,为新型作战人才的培养使用搭建“绿色通道”。要围绕新型作战人才特殊的知识体系、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多层面内容,逐步构建特色文化体系,营造浓厚特色文化氛围,以实现团队意识、战斗精神、工作作风的相融相长,为新型作战人才全面成长提供软实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