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肖炼:中美经贸摩擦背后是美国对华发展战略的调整。地缘政治和经济实力变化是导致这一战略调整的两大因素。中美关系出现一种有别于35年前的新型互动关系。一方面,美国希望继续执行对华“接触政策”,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另一方面,美国力图规范中国行为,把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已不适应当前国际格局新变化的旧规则体系,延缓中国崛起速度。中美之间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摩擦比过去显得更加频繁。在这种双边互动关系中,美国处于进攻态势,中国则处于防御态势。
拉迪:有许多证据显示,中美在政治和经济关系两个方面的摩擦增加,特别是在政治与安全方面。但我并不认为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摩擦有太多相互关系,它们在两个平行而独立的轨道上运行。
中美经贸呈现新的特点,但“压舱石”和“推进器”的特征不会改变
保尔森:美中经贸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最重要的是结构调整和经济再平衡都已成为两国的优先选择。中国正在调整经济增长模式,这将为美国出口与投资创造新的机遇。同样,来自中国的投资也为两国关系增添一份新的活力。中国对美投资,尤其是绿地投资,不仅仅是购买美国债券,还能在就业和经济增长上助美国一臂之力。对美投资也将帮助中国以及中国企业在收益率高的行业内进行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美国需要投资过程透明,确保投资公平进行。我相信两国相互投资的增长将为我们的经济关系引入尤为积极的新气象。
陈凤英:中美贸易额从建交时的24.5亿美元,发展到2013年的5210亿美元,两国早已互为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已连续10余年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低迷,但美国对华商品出口迅速发展。至2013年底,中美双向投资累计已超1000亿美元。中美当前都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鉴于两国将长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很多行业并非直接竞争对手。中国可以通过借鉴美国的技术和工艺,加快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而美国将受益于不断扩大的中国经济转型与消费市场井喷,尤其是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市场准入中获得好处。
拉迪:许多年来,经贸关系一直是美中两国关系的基础或“压舱石”,主要是因为相对于外交和安全问题,两国的经贸关系波动较小。由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美中经贸也更趋复杂。美国和中国在许多经贸议题上的互动,已经不仅限于单纯的双边范畴。
肖炼:中美经贸关系呈现如下新的特点:一是双方经贸关系受到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冲击。例如,笔者与美国能源基金会合作的学术成果表明,美国能源部与中国能源部门具有十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同推进节能项目,有利于节能减排和改善环境,美方态度也十分积极。但是,该项目资金需经美国国会批准。美国会议员说,我们为什么要资助美国未来的潜在竞争对手,该项目最终被迫停止。二是美国“草根”、西部地区、州县地方政府对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大,而美国“精英”、东部地区(尤其在华盛顿)、联邦政府却带上“有色眼镜”看待当下中美经贸关系。三是中美双向投资规模与其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大国地位不相称。中方对美投资仅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2.6%,相当于美国吸收外资的0.7%;而美国对华投资只占其海外直接投资的1.2%(4.5万亿美元)。尽管去年美国在华企业利润率有所下降,但90%受访在华企业利润率仍超过其全球平均水平。这表明中美经贸关系还存在巨大潜力。四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正延伸到制订区域贸易体系规则甚至制订全球贸易体系规则上。
中国GDP总量超过美国是本世纪将要发生的事件,但中国人均GDP超过美国恐怕下一个世纪都难以实现。如果把中美两国放在势均力敌的对手地位,中美经贸关系的竞争将多于合作;如果客观地把美国放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把中国放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中美经贸关系的合作将多于竞争。与美日、美欧经贸关系不同,美日欧经济结构类似,充满了竞争关系,而中美经济结构是互补的、合作共赢的关系。中美经贸结构互补性的规模效益是无法取代的。
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应从地区经贸合作做起,在亚太地区形成良性互动
陈凤英: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是当前中美经贸关系中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以美为首正在谈判的TPP没有中国,而在亚洲正在筹建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则没有美国。在亚太区域经贸合作中,没有中国肯定是一个不完美的架构,而在地区经贸合作中如果不考虑美国这个第三方因素,同样也不现实。借助TPP重返最具活力的亚太地区,是美国构建TPP的战略目标。时任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明确表示,TPP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广泛利益相辅相成。美借助TPP牵制中国在亚洲有所作为的意图显而易见。奥巴马总统希望通过与亚太中小国家一道,制订一套新的国际竞争规则,由此规范中国,限制中国在全球化中“搭便车”,迫使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一旦TPP协议签署,首当其冲的是亚太经合组织,其成员将被分成TPP成员和非TPP成员。其次,亚洲各类经贸合作机制将受掣肘。亚洲地区已有“10+1”、“10+3”和中日韩等合作机制,加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刚刚启动,成员拓展至南亚和大洋洲,区域合作总体框架基本形成。然而,美以TPP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迫使该地区所有国家不得不再次作出选择。事实上,日本申请加入TPP,已经影响到中日韩的自贸区谈判。一些经济体“骑墙”心态正在上升,产生一种“东张西望”心态。
考虑到中美同处亚太地区,两国在该地区利益交集最多。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应从亚太地区经贸合作做起,在亚太地区形成良性互动合作共赢。双方应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加强经贸合作,开展战略对话,增进战略互信,不断扩大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有效管控分歧和摩擦,共同促进亚太地区繁荣、和平、稳定与发展。
肖炼:无论是美国国内还是国际社会,对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能否达成都存在很大争议。美国全国商会专家认为,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构想的确有助于美国出口,但目前距离起实质性作用还为时尚早。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专家则认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更多是一种政治概念。美国传统基金会学者认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是奥巴马自己搞的,既然有了世界贸易组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不仅显得多余,而且使美国的贸易伙伴都感到压力。
拉迪: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是否能很快达成目前仍不清晰。如果谈判结束,我希望包括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应该参加谈判,并成为这一协议的创始签约国。
中美企业家都有增加投资的强烈愿望,两国正在积极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
保尔森:我非常高兴在第五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方同意在“负面清单”的基础上进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希望能早日达成强有力的和透明的协定。双边投资协定将把对投资者的必要保护措施延伸到两国经济活动中。对于希望在中国获得更多市场准入的美国公司而言,双边投资协定能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消除歧视性政策。对于需要可预测的直接投资环境的中国投资者而言,双边投资协定能为他们在美提供同样的保护。双边投资协定的签署,将让两国经济更加互补。
陈凤英:投资是中美经贸关系中一个新的重要合作领域。中美企业家都有增加对彼此投资的强烈意愿,都希望对方的市场更开放、更透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是继中国入世谈判以来中美经贸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一旦谈判成功,它将促进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进程。无疑,这是中美经济关系日益深化、密不可分的具体实践。达成一项高标准的投资协定,对两国经济和双方投资者都是有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对谈判的艰巨性做好充分准备,它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条款、环保要求等服务业领域。
肖炼:中美双方都把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作为两国政府在2014年的重点之一。协定一旦达成,既可以转变美国公司在华运营模式,也可以扩大中国企业在美投资规模,减少双边投资壁垒,实现共赢。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还有助于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谈判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从相互排斥对抗的关系转化为互补和共赢的关系。
拉迪:美中双边投资协定能够增加市场准入,从而促进两国之间的相互投资。但要达成协议,美中两国有一些艰难问题尚需解决。中美两国可以合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两国携手激活已经长期陷入僵局的多哈回合贸易谈判。
(本报记者吴成良、陈尚文、陈丽丹采访整理)
图片说明:
图①、②:2014年6月10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开通北京—华盛顿直飞航线。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管理人员及志愿者热烈欢迎首航成功。
本报记者 温 宪摄
图③:2014年6月12日,印有中国智联招聘公司标志的海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外墙展示,该公司成为今年第九家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
新华社发
图④:2014年5月7日,由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公司为美国威戈公司建造的8万吨举力浮式干船坞在江苏启东生产基地顺利出坞。
新华社发
图⑤:2014年3月20日,中美合资“梦中心”在上海徐汇滨江的百年建筑——前上海水泥厂正式开工建设并发布总体规划。图为中美有关人员参加“梦中心”启动建设仪式。
新华社发
版式设计:宋 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