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伊核协议,岂止是“核”
凌朔
//www.workercn.cn2015-07-20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本月14日与伊朗达成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协议,为解决延续了12年的伊朗核问题达成了政治共识。协议拍板后,各方高调评价,少数国家唱衰。不管未来如何,这一纸难产的协议终究是行动的开始,是落实的文本,是监督的依据,是交易的指南。

  在纷繁的评估、前瞻、预判中,多方猜测这份协议究竟会开启怎样的新篇章。其实,谈判之所以延亘多年,其核心在于,伊核问题的关键不只是核,它的核心是地缘政治,是大国关系,是经济引擎,是能源纷争,是宗教派别实力配比,也是东西方外交博弈。所以,协议文本虽紧扣核与制裁,其弦外之音却辐射到更广阔、更深远的领域。

  伊核疑团

  协议难产原有因

  伊核,成为“问题”,是新千年之后的事情。

  事实上,伊朗自上世纪50年代就启动了核能开发项目,包括核电站、核研究中心和铀处理设施。当时,“伊核”不仅没有被西方诟病,还得到美欧国家的技术支持。直至伊朗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次年与美国反目并断交,美国这才把伊朗的核活动变成一个话题,但那时也只是“话题”。

  紧随其后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以及新千年后的阿富汗战争,美国一直在伊朗周边转悠,并通过多次军事行动,围着伊朗建基地、陈重兵。至此,美国几乎把连接亚欧的中东擒于手中。一旦“征服”伊朗,美国便可把阿富汗、伊拉克与伊朗连成一片,实现其控制中东这片全球油气富矿、能源要道的野心。

  在新千年前,美国反复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据此对伊朗采取“遏制”政策。这一状况持续到2003年一个重要“破点”的出现。

  2003年初,伊朗时任总统哈塔米在电视讲话中宣布,伊朗已发现铀矿并成功提炼出铀。这一表态立即引起美国以及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同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首次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至此,伊朗的核活动正式“成了问题”。

  随后,伊朗多处秘密核设施被曝光。国际原子能机构多次交涉,伊朗也多次同意暂停核活动,但事态反反复复。2003年,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对话开始,伊核问题有关六方的雏形初现。

  伴随2005年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伊核问题矛盾进入最为突出的一个阶段。新总统上任不到两个月,伊朗就恢复了铀浓缩活动,伊核问题谈判被迫中断。在2005年至2008年期间,伊朗恢复了核燃料研究、启用了阿拉克重水工厂、宣布拥有至少3000台离心机;联合国则发表了主席声明,通过了安理会决议,西方国家纷纷对伊朗实施一系列制裁。在后来的4年里,谈判时断时续,斡旋难见转机,欧美制裁不断严苛。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