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20日在维也纳结束为期3天的磋商。此轮会谈敲定了下一阶段会谈的框架和日程,通过外交途径全面解决伊核问题因此迈出第一步。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谈判走向深入,有关各方将开始触碰伊核问题的难点,谈判难度会明显增大。与此同时,伊朗国内的分歧也将给未来谈判增添不确定性。未来谈判能否取得突破取决于伊朗政策调整能走多远,取决于西方能展示出多少对话诚意。
框架形成 好的开始
此轮会谈结束后,负责牵头对话的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表示,这次谈判富有成果,达成了一个谈判框架,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与会者集中讨论了如何制定指导未来谈判的框架文件。参加谈判的多名高级官员认为,这是自去年在日内瓦达成伊核问题第一阶段协议以来,有关各方向全面解决伊核问题迈出的第一步。
参加此轮会谈的各方为下一阶段会谈设定了框架和时间表,决定下一轮谈判将在3月17日继续在维也纳进行。
在此轮谈判开始前,维也纳外交人士告诉新华社记者,由于伊核谈判需要解决的问题错综复杂,很难通过一次会谈取得重大突破。本次会谈主要着眼于为今后的外交努力打下基础。
未来谈判 难度加大
在伊朗核计划中,最具争议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处理伊朗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和福尔道地下铀浓缩工厂,这两处核设施有军民两用性质,都可能产出制造核武器的原料,因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据美国智库兰德公司估计,阿拉克重水反应堆投入运转后,每年产出的钚至少足够制造一枚核弹。而福尔道地下铀浓缩工厂生产的丰度为20%的浓缩铀,若再经过浓缩便可达到武器级水平。美国科技与国际安全研究所认为,在今后谈判中,美国的原则是伊朗必须关闭福尔道铀浓缩工厂,至少改装阿拉克重水反应堆,确保伊朗不具备发展核武器的能力。
但是,伊朗坚称这两处核设施是为了民用目的,与军事用途无关,强调伊朗有发展民用核计划的权利,不会关闭任何一处核设施。
时间紧迫 重在互信
在下一阶段的伊核谈判中,伊朗的鲁哈尼政府能否在顾及国内接受程度与满足西方要求之间找到契合点,将成为谈判能否实现进展的关键因素。
一直以来,伊核谈判很大程度上受到伊朗国内政治的影响,鲁哈尼上台后启动了较为务实的外交政策,在核问题上谋求与西方对话,明确表示希望尽早解决问题。为此,鲁哈尼在国内遇到不少压力,伊朗反西方的强硬派对鲁哈尼政府持批评态度,并对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的前景表示怀疑。
当前,留给鲁哈尼政府的时间十分紧迫,伊核问题各方去年达成的行动计划将在今年7月到期,如下一阶段谈判在此之前没有实质性进展,解决伊核问题进程可能出现“倒退”。
另一方面,六国也应与伊朗相向而行,在解除对伊制裁方面给予伊朗相应回报。只有逐步积累政治互信,解决伊核问题进程才可能取得新的突破。
(据新华社维也纳2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