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以我国已故著名历史学家、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林志纯(笔名日知)的名字命名的“日知世界史奖”首届颁奖典礼于今年9月在京举行。该奖由东北师范大学自筹资金设立,是我国世界史研究领域的首个全国性专业学术奖项。本届共评出一等奖著作一部、二等奖著作两部、三等奖著作一部。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马克垚先生的《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获得一等奖;北京大学钱乘旦等教授的《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和首都师范大学晏绍祥教授的《荷马社会研究》获得二等奖;南开大学叶民副教授的《最后的古典——阿米安和他笔下的晚期罗马帝国》获得三等奖。
那么,为何要设立“日知世界史奖”?其评选标准是什么?设立及颁发该奖的意义何在?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和学者。
设立:因应世界史一级学科的发展
在我国,为了表彰人文社科学者为本学科发展作出的贡献,往往以该领域有突出成就的学者之名命名设立学术奖项,其中既包括专业性的奖项,如法学界的钱端升奖,经济学界的孙冶方奖、刘诗白奖,也有综合类奖项,如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针对文史哲领域的思勉原创奖等。反观史学界,只有1998年设立的针对中国历史学的“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而世界史论著则被“婉拒门外”。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讲,世界史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亟须了解世界、认知世界,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世界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11年世界史成为一级学科,为世界史学科的繁荣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因应世界史一级学科的发展,我们觉得应该设立一个世界史学界的专业学术奖项”,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所长张强教授介绍说。东北师大之所以承担“重责”,与其世界史研究重镇的地位紧密相关。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就聚集了多位世界史方面的著名学者,如林志纯、丁则民、朱寰等老一辈史学家。尤其是林志纯先生,他在世界古代史学科体系的构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以及中西古典文明史研究等重大领域均有着影响深远的独创性建树;他注重对世界史人才的培养,先后培养了古典学、埃及学、亚述学、赫梯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世界古代史研究骨干。“林先生为我国世界古代史学科的创建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以日知先生命名世界史奖名副其实,同时也表达了学界对林先生的缅怀之情”,首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刘家和教授说。
评选:力求公平公正
为了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首届入选成果仅限于改革开放以来至2007年12月31日前海内外学者公开出版的中文世界史学术专著。评奖专业为公元1500年之前的世界史、国别史、区域史等,亦即原始社会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等专业方向。该奖项评奖委员会由国内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著名世界史专家组成,申报成果需获得两名同行专家联名推荐,并经评奖委员会充分讨论、评议和民主投票等环节确定最终获奖著作。
“评选作品以2007年为限,是考虑到论著发表后在学界的学术影响力以及读者反馈效果。”张强解释道,“以钱乘旦等人著的《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一书为例,该书论述了英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进程表现出和平、渐进、改革的特征,并追溯了这种文化模式的形成机制,既有史实叙述,又有理论总结,1991年出版后在学界也引起很大的反响,所以获选。”
引领:鼓励佳作推出
“日知世界史奖”的设立,对于世界史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赫梯学者刘健研究员坦言:“该奖项对于我们后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激励,激励着我们沉下心来做真正的学问。”
首都师范大学晏绍祥教授以其论著《荷马社会研究》获选。谈及获奖感受,他直言:“‘日知世界史奖’体现了良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鼓励世界史同仁潜心研究,做出真正有学术分量的、原创的作品。”钱乘旦教授则进一步补充道:“‘日知世界史奖’一方面展示了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学术成就,有效促进了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世界史研究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对日知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我们要以日知先生为榜样,继续为推出世界史研究的精品力作而努力。”
今年也恰逢日知先生开创的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成立30周年的日子。30年来,古典所在古典学、亚述学、埃及学、赫梯学的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成果斐然,填补多个研究领域空白。张强表示,“我们要以‘日知世界史奖’为契机,今后将继续做好评审工作,扩大评选范围,将世界近代史囊括进来,不断发掘人才,鼓励创新,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