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书库

传统小说观念与现代小说叙事共存——从刘亮程的长篇小说《捎话》说起

阎晶明
2019-01-23 08:45:51  来源:光明日报

  《捎话》译林出版社二○一八年十一月出版

  《虚土》和《凿空》之后,作为小说家的刘亮程面临两种选择:是将《虚土》《凿空》里的散文痕迹祛除得更彻底,更接近时下小说家们一致认可和追求的“讲故事的人”,还是坚持在自己的路上行走,成为一个更具鲜明风格标识的小说家?《捎话》让我意外的是,他走了第三条路,即把自己变成一个在艺术上冒最大限度的风险、甘愿处于极端状态的小说家,营造一个将小说、散文、诗、戏剧、神话、民间传说等多种元素集中调动,汇聚成一个其他人不可能拥有的小说世界。

  这是一部关于语言的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声音的小说,说得书面一点,这是一部关于媒介与沟通的小说。但这一切都是呈现的结果,其时空是一个想象的世界,是历史之外的虚构。它或来自某种神话,或本身就是作者创造的某种神话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四处充斥着声音,人声、驴鸣、狗吠、鸡叫,它们各自以自己的能量在世界上存在着,没有人能看得见,却颇有秩序。在《捎话》里,声音是有形状、长度、颜色和速度的。语言是行走的,速度比人快。语言是武器,可以攻城拔寨,直接致命。小说以人物“库”和一只小母驴“谢”为主角,贯穿全篇,展开一个看不见却无比紧张的语言世界。

  在《捎话》里,有两个势不两立的王国,即毗沙和黑勒,它们有着互不相通的语言。“库”是可以依靠语言天赋,依靠“翻译家”身份游走在两个国家之间的人物。而两个国家的驴,却并未因为人类的文明、语言的隔膜而无法沟通。两个互不相通的世界里,驴可以通过嘶鸣互相对话。“捎话”可以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职业,将一切对立和隔膜消除,实现有效沟通。当“库”牵着一头驴出发时,得到的指令是把驴“当成一句话”。语言是分裂世界的黏合剂,是在不可能被认知的状态下紧张地运行,它改变了世界,而人们却并不知道正在发生的一切。

  《捎话》拥有人、牲畜、亡灵三重世界。小说强调了这三重世界的互不相通,同时甚至更加强调了互相重叠、交叉与分裂的过程。驴成了一切皆通的媒介,它既可以知晓“库”的一切言语和举止,也能看见鬼魂的行踪,而“库”的能力是受限的,他就不懂驴的语言。

  从艺术上讲,《捎话》具有长篇小说在结构上的成熟要求。小说的故事线索、人物关联体现出作者长期的深思熟虑和巧妙构想,人、兽、灵三种行动主体各有小说意义上的分工,也有严格把控的独立与交叉,纷繁但有致,肆意而小心。小说性在其中是一种自觉要求。在保持小说性的同时,《捎话》追求小说故事的流动性,到处是别出心裁的高密度穿插。小说语言在保证故事推进力度和完整性的同时追求诗性风格。诗化语言特别表现在对人与兽所持“语言”的形容与比喻上。语言是有形状、长度、力度的。看不见的语言在作者那里却是可见的,甚至可以物化。人的语言千差万别,毗沙和黑勒的语言不一样,除此之外,人类还有许多种语言,不通是共同的特征,而“库”是唯一能听懂所有语言的翻译家,在人类语言的掌握上,他是全能的。而驴的语言是一样的。

  将声音物化,在《捎话》里并不是比喻,而是一种形态的表达。究竟是谁有能力看到声音变成了可触碰的固态?是小母驴“谢”,有时候也是叙述者的直接表达。因此在小说里,不可见的叙述者最强大。驴鸣声多了,就变成“无数道彩虹架在夜空”,而且“万道驴鸣的彩虹拔地而起,跨过消失的城墙”。还有“风将声音拉成一只鞋形”。有形状的声音还有颜色。彩虹本身就是颜色,“红色驴鸣”在小说里出现多次,而人的声音是“土黄色的”。声音在动态中体现出长度,“世上的路都是驴叫声量出来的”。

  小说中有很多妙喻,简直分不清是作者的发明还是从民间得来的,总之会心处甚多。如“驴见面不问年纪,问蹭倒几堵墙。”“在城墙上听驴叫犹如目睹繁星升空。”小说中还有一位人物说过:“我害怕一旦我学会了别的语言,就再也回不到家乡了,我会在别的语言里生活,乐不思归。”读来让人会心。我想起前不久陪作家王蒙回他的家乡河北南皮。回到家乡的王蒙一直用南皮话与亲友交流,乡友们感叹他对家乡的深情和语言天赋,王蒙则讲了家乡方言的意义。他说,家乡话让人有一种父母双亲还在的感觉。可见,语言和故乡的关系,跟一个人文化根基即所从何来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读《捎话》让我想起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红》。在那部小说里,散文诗的笔法,让动物和植物说话,特定地域的民俗风情,不可替代的民族民间艺术,奇异的描写,令人感佩。就艺术追求和创作才华而言,《捎话》与之有相似处,在品质上也绝不逊色。不过,二者的区别在于,《我的名字叫红》是有具体地理方位的,伊斯坦布尔就是中心,也有明确的历史时段,在无穷的想象和诗意的描写中,国家、民族、历史的指向是明晰的。它既有溢出历史的章节,但总体上还在历史当中,同时小说还有当代故事框架,有着爱情、侦探等通俗小说要素,由此构建了一个多维空间。这部小说不极端也不绝对,可以在不同层面的读者中流传。

  可以说,当代小说,无论中外,特别是在中国,正处在传统小说观念和现代小说叙事共存的时期。有时候它们在打架,有时候它们在互补。但相融带给小说更多的意味和复杂性,更能吸引不同层面的读者共同关注。

  《捎话》的笔法,是刘亮程的原创。他是诗人、散文家出身,有着在多民族地区聚居的经验,受民间文化艺术浸润日久,对自然有着天然的敏感。当下的不少小说家纷纷转向“讲故事”,满足于浅表的故事和简单的主题,放弃应有的美学抱负和艺术理想,以为写了现实中的故事就是现实主义。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当代小说亟待出现在艺术上有独特追求的小说家。刘亮程的努力令人感佩,《捎话》比《虚土》和《凿空》走得更远。《捎话》里的荒漠、戈壁、胡杨林等意象,或许可以让人想到与作者生活相关联的地域场景,即与“西域”有着“隐约”关联。但这些在小说里没有突出的标识作用。在保证作者奇崛大胆的想象和诗意、夸张、超现实的描写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下,我个人倒是觉得,也许这样的小说还可以多一些与现实人生世界相关的内容或元素。这既是一种叙述上的策略,可以扩大读者面,也考验着作者超验的能力,即如何更直接、更大量地与现实对接,并碰撞出奇异的火花。那或许会使小说更具意味,也符合长篇小说的文体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西方当代小说,特别是南美魔幻现实主义,并不那么深不可测。中国作家的创造力绝对不输给他们。

  流行小说的外壳和包装,严肃历史的介入,烟火生活的穿插,民族民间文化的独特标识,诗意化的笔法,强大的叙事能力,深邃的人生与哲学思考,这些要素在一部小说里同时出现、相互交织,或许更考验创作者的综合实力。如果处理巧妙和足够称奇,就更能吸引读者的眼光,提高小说的传播力。

  《捎话》里有明显的神话逻辑,也有现代小说的寓言品格,同时也有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自觉要求。小说在看似浪漫、诗性、荒诞的描写中,有着严整的系统设定,而且贯穿小说始终的是一种创作上的知行合一。无论对刘亮程个人还是对当前的中国小说创作,《捎话》都是一次值得认真对待、深刻剖析的突破与收获。

  (作者:阎晶明,系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浅析党工共建推动提升工会服务水平

    工会组织应把握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利契机,突出工会政治性建设要求,发挥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的优势,实施“党建+职工之家”工程工会组织应把握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利契机,突出工会政治性建设要求,发挥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的优势,实施“党建+职工之家”工程

  • 创新职工群众工作 提升维权服务本领

    广大工会干部要增强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成就感,热爱职工群众工作,创新职工群众工作,丰富职工群众工作本领,围绕职工关心的事、操心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工会要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 深入推进工会改革的实践思考

    群团改革实施以来,通过优化组织体系框架,推进干部队伍多元化;实施以职工为主体的工作制度;以网络化和社会化为方向群团改革实施以来,全国总工会和上海、重庆市工会率先试点,通过优化组织体系框架,推进干部队伍多元化;实施以职工为主体的工作制度;以网络化和社会化为方向

  • 政府与同级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的创新意义

    在政府与同级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推行30周年之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经验,探寻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我国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

访谈

文献

  • 为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作出新贡献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联合举行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 土地纠纷与过失杀人

    1785年,广东省东莞县的陈文友失去了已耕作了30年的佃租土地,原因是田主收了黄某更多的土地租用金。陈文友因此与黄某打了起来如果把这起案件仅仅作为家庭悲剧,那么这起案件并不具有典型意义。但是如果有数百起类似因土地产权“转移”引起的暴力事件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