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该书最大的特点是让初心和使命有了凝聚表达的载体。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众多中国共产党人中,哪些人物和案例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呢?该书将视线集中于历史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人的抉择,视角新颖,选材用心。1927年大革命后期风声鹤唳白色恐怖中的生与死,起义失败后艰苦转兵间的成与败,遵义会议上关乎真理与权威的选择,暗无天日牢狱生活中的坚持与放弃,1955年授衔时的淡泊与争取,关键时刻的关键选择尤能表初心、彰使命。透过这些选择,更能让我们窥见影响中国共产党人能否坚持初心和使命的因素。
“在进行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王毅:诚如这本书引用的鲁迅的话:“在进行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我想,如何在进行中走到最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才是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的道理。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首先,只有深刻理解、全面把握信仰对象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才会有对信仰的坚定和忠诚。该书以一大开篇,呈现了一大13个代表迥然各异的人生选择。为了同样初心使命走到一起,但最终分道扬镳,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本,在于对马克思主义是否真学、真懂,只有真学、真懂,才会真信,才会坚持到底。在讲述一大过程中,这本书讲到了毛泽东五四时期思想的多元化特点,那时的毛泽东头脑中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大杂烩。在寻求真理道路上,毛泽东不断对比当时流行的种种思潮,与李大钊、陈独秀、邓中夏等进行多次交谈、讨论,尽可能多地获得“关于俄国情况的书”,“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在对各种救国救民方案进行了认真、理性的比较和鉴别后,充分认识到其他各种“主义”“道路”的不足,从而坚定地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毛泽东的这种选择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性、科学的认知及对这种认知产生的信仰之上,而这种通过深思熟虑、比较鉴别而选择的信仰也是他信仰坚定的一个重要前提。诚如毛泽东所言:“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如其所言,毛泽东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后,终其一生为之奋斗,从未动摇。
其次,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保证永葆初心,为使命矢志不渝。《初心与抉择》讲到,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的关头,蒋介石为笼络蒋先云、陈赓、叶剑英、贺龙等将才,许以高官厚禄,感以个人恩义,但他们却未为之所动,因为他们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并不是个人的安稳和享受,他们是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来考虑问题的。他们认为蒋介石破坏革命,与自己救国救民的志向背道而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让中国人真正过上没有剥削的美好生活,所以为了这个理想,他们甘愿抛弃自己的功名利禄,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出生入死。这种为成就“大我”放弃“小我”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延续着。在该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方志敏面对敌人搜身说出“革命不是为着发财”的毅然;我们可以感受到,重庆白公馆、渣滓洞中革命者对敌人威逼利诱拒绝的坚定。这些都折射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情怀与选择。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理念去认识世界,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秉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共产党人坚信没有剥削、平等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所以以此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终其一生为信仰的实现而奋斗到底。
第三,只有坚守纪律规矩,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人为初心奋斗时不开小差,奋斗到底。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出:“凡一个革命的党,若是缺少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够有力量去做革命的运动。”纪律与规矩为革命党奋斗提供了保证,也能为个体共产党员在坚守初心保驾护航。书中的“主角”也是中国革命史的“主角”——毛泽东在十年土地革命时期遭到三次大的打击,面对组织错误的处分,毛泽东隐忍着巨大的委屈,因为他非常清楚,在马克思主义政党体系中,作为个体的共产党员必须遵守纪律规矩,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不能因自己的委屈而置党的团结统一于不顾。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在一个强调组织纪律的政党中,作为个体的党员必须在严肃的党内生活中锻造党性,培养组织纪律意识,养成个人服从组织的政治自觉,只有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站得稳、立得住、行得端,才能永远保持初心,为革命奋斗到底。
第四,只有在顽强意志支撑下,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正确选择,坚持到底。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就面临着各种荆棘与险阻,中国共产党人也明白在险恶环境中为实现理想就需要不懈奋斗,甚至可能因为捍卫理想而献出生命,而顽强意志正是他们在奋斗道路上的重要支撑与保证。从《初心与抉择》选取的案例中,大多都能见到顽强意志支撑下的坚持。即便知道张作霖可能动手,李大钊依然坚持“镇守”北京,只因北京的革命事业需要人去做;毛泽东三落之时,凭着顽强的意志支撑挺了过来;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里的革命者,只要他们写份自白书或者在悔过书上签个字,就能活下去,但是他们忍受着非人的折磨,誓死不屈,最终为信仰而死。这些共产党人因为信仰的高远与美好而选择了信仰,也因为信仰的纯粹而更加坚定。他们无畏牺牲,勇于献身,展现了革命者灵魂和信仰的忠贞之美。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进行中走到最后,这是本书所要强调的
史为磊:当前,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不忘革命先辈的奋斗历史,不忘共产党人的根本,不忘入党时的初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忘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历史,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不忘历史、不忘初心”。回望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历史,就是要让我们从中汲取奋斗的力量,继承和发扬先辈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从而在新时代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
不忘共产党人的根本,牢固树立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这就要求每一名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信仰,不能丢弃理想,不能丢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不忘入党时的初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每一位共产党员都不能忘记入党的初衷,要时刻牢记入党宣誓时的铮铮誓言,时刻牢记入党为了什么,入党追求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勇于承担这份历史重任,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宏伟大业中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