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作者简介:
魏礼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光明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党组书记,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主持或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决策咨询研究,并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与治理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智库建设也随之进入崭新发展阶段。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新型智库——知与行》恰逢其时。这部书收录和结集了魏礼群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事新型智库工作的部分文章、讲话、报告、建言等,从一个侧面真实记录了作者对新型智库的探索认知和实践行动,并将理论认知、实践经验与成果产出贯通一体,堪称一部新型智库知行合一的力作。本书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展开:什么是新型智库,如何建设新型智库,并从知行合一的角度给予了深刻系统的回答。纵览全书,突出体现了四个鲜明特色。
认知深
对于新型智库建设,魏礼群同志有着独特而深切的认识。他站在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高度,对经济社会现实问题保持着敏锐感知和把握。透过全书可以发现,魏礼群同志对智库理论的认识可大体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是智库定位论。推进新型智库建设,首先必须明确智库的性质和定位。魏礼群认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所谓“中国特色”,就是要体现中国国情、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新型”,是智库建设的思想观念、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制度规范,要按照智库发展规律,建设创新型、现代化的智库。各类智库都要找准自身定位,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从实际出发,善于自我反思,形成自身特色和品牌。
二是智库功能论。智库基本功能包括:服务党政决策、推进理论创新、引导社会舆论、提供社会服务、参与公共外交、培养输送人才。要建成高端智库,六个方面不可偏废。魏礼群认为,各类智库要承担好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需要扮演好四大角色:新时代理论创新的推进者、新时代面对问题的剖析者、新时代党政决策的献智者、新时代中国道路的诠释者。全面履行智库功能,是实现智库价值的关键所在。
三是智库目标论。魏礼群认为,新型智库建设必须坚持高质量、高水平、专业化、国际化、有特色。高质量,主要是强调智库机构必须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高水平,主要是强调智库机构必须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专业化,主要是强调智库机构必须有专门的研究领域;国际化,主要是强调智库机构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对话能力;有特色,主要是强调智库机构必须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和优势。这要求各类智库必须高度重视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四是智库生态论。魏礼群认为,办好新型智库,关键要有一个好的风气。这就要求营造良好的智库风气,秉持、强化和弘扬大局意识、决策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魏礼群认为,要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智库、善待智库、支持智库发展的良好氛围和条件,并在政策制度、法治环境和活动空间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五是智库治理论。魏礼群认为,要使智库在新时代承担新使命、实现新作为,就必须从整体上提高中国智库治理水平。全面提升智库素质和能力,做到政治过硬、专业精深、本领高强,在智库界中塑造自己的“库格”。同时,他认为,需要从不同类型的智库性质、特点出发,遵循科学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制度规范,建立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化的智库理念和治理模式。
笃行实
通览全书,不难发现,魏礼群同志先后担任了多家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智库机构的负责人或学术委员会主任。本书充分反映了魏礼群同志丰富的智库工作经历和深厚的智库工作经验。
一是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本书收录了魏礼群同志10个有代表性的、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政研究成果。比如《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深入反对特权问题研究》《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研究》《全面实施“大数据治国”战略研究》《加快社科类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研究》《青年诚信体系建设研究》等。它们都紧紧抓住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倡导社会调查研究。无论是身处党和国家机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岗位,还是退休后领导多个智库机构,魏礼群同志始终高度重视开展调查研究,所到之处,他总会大力倡导社会调查研究之风,并特别强调开展调查研究要聚焦决策需求、聚焦人民关切、聚焦政策落地。比如,“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调研”“明清黄河故道综合整治调研”“农民工问题调查”“百村社会治理调查”等,有些调查更是持续近30年之久,不断推动、不断深入、力求攻克难关。
三是创办新型智库期刊。在智库建设工作中,智库期刊的建设尤为关键。魏礼群同志高度重视智库期刊建设,由他担任编委会主任的《全球化》杂志和《社会治理》杂志,筚路蓝缕、白手起家,逐渐发展成为较有影响的智库型期刊,成为发表和推介智库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同时,他还高度重视内参的建设,使之成为智库研究成果上报中央的“直通车”,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报送了一大批决策咨询报告,不少报告获得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重要批示。
四是提供智库社会服务。魏礼群同志高度重视智库提供社会服务、履行社会责任。特别是在社会智库和高校智库中,他都大力拓展社会服务项目,有效发挥智库服务地方政府、服务企业机构、服务社会组织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比如,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承担的“政务服务标准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县域科学发展”等项目。
五是参与智库公共外交。魏礼群同志高度重视智库国际化建设,积极推动我国智库机构走向国际舞台、发出国际声音、展示国际形象。他曾多次率领代表团参加国家行政科学学会、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举办的年会活动,与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智库机构、学术社团、科研院所建立良好合作伙伴关系。
成果多
综观全书可见,魏礼群同志取得了一大批智库研究成果,而且这些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体现出高度的应用性、对策性和时效性。概览这些智库研究成果,主要可分为如下方面:
一是决策咨询成果。不论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对特权问题、明清黄河故道综合整治和开发、社科类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大数据治国战略,还是青年诚信体系建设、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社会学学科建设等,魏礼群同志都带领课题团队认真调查、深入分析、撰写报告,且能及时有效地报送给中央,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切实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二是著作论文成果。魏礼群同志本身是学历史出身,但是其成果所涉及的范围甚为广博。这本著作所收录的成果内容至少包括经济治理、社会治理、政府治理三大基本领域。围绕这些领域,魏礼群同志出版了一系列具有较大学术和社会影响的重要著作,比如《当代中国社会大事典(1978-2015)》《中国社会治理通论》《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行政体制改革论》等,还有大量文章刊发在中央报刊上。
三是论坛演讲成果。从书中可以看到,魏礼群同志高度重视智库论坛的搭建和创办,并且参与论坛,主持或发表主旨演讲。比如,全球智库峰会、中国经济年会、中国行政改革论坛、中国社会治理论坛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社会治理论坛”,至今已经举办九届,他每年会发表主旨演讲,使之成为引领和观察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风向标。
四是智库人才成果。魏礼群同志建设新型智库,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发现,他在一家智库,就带出一个团队,就培养出一批人才。对于智库建设而言,他认为,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吸纳和延揽各种类型的智库人才,让各类人才各有所用,各发挥其长。特别是一些具有丰富党政工作经验的老同志,要通过智库机构为其提供平台,更好发挥其余热和作用。同时,他也指出,要建设新型智库、一流智库,就必须鼓励智库人才做“名人名嘴名家”,要大力引导、鼓励、支持善于研究和阐释政策的人才走向社会。他还高度重视发挥智库机构集贤育人的功能,依托智库机构培养了一批博士后和博士生。
鉴照强
这本书既是一本“智库百科全书”,也是每一位智库工作者的“良师益友”。魏礼群同志用他亲身实践写就的智库“全书”和“活书”为智库工作者提供了经验借鉴。
一是智库知识体系。全书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翔实的智库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贯通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国外与国内、理论与方法、经验与问题、调查与研究等各个方面,是一本鲜活的“智库教材”。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学到智库的基本理论,还可以找到对应的实践案例;不仅可以了解体制内智库的运行机制,还可以掌握社会智库、高校智库的运作奥秘;不仅能看到许多宝贵的经验,还能看到不少智库建设遇到的困惑和难题。
二是决策咨询技巧。魏礼群认为,提高献计献策的质量和水平,尤其需要把握好以下七个方面:把握方向性,增强预见性,问题导向性,成果优质性,研究科学性,对策创新性,献策时效性。这七条可以归结为献计献策或决策咨询的“七条真经”,即“七性论”。他在书中倾囊相授,只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新型智库建设的需要。书中所提供的决策咨询报告,也为人们从事决策咨询报告撰写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范文。
三是调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是智库工作者的一门必修课和一项基本功。魏礼群认为,调查研究需要把握好六个特点:政策性、针对性、应用性、前瞻性、操作性、时效性。要搞好调查,有两点尤其需要注意:一是调查一定要深入扎实;二是调查必须深入群众。全面增强调查研究的能力与素质,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树立大局意识,增强把握全局的能力;坚持解放思想,增强开拓创新的能力;跟踪形势发展,增强洞察问题的能力;务必求真务实,增强深入实际调研的能力;学会科学思维,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改进文风,增强文字表达的能力。
四是智库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是新型智库建设的“牛鼻子”,也是改善和提高智库治理效能的关键。通过本书可知,创办新型智库,根本上要依靠改革和创新。在他看来,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必须遵循智库发展规律,创新智库运行机制,特别是要改革创新智库的选人用人机制、评价标准体系、绩效考核机制、运营管理机制等,而且在高校建设新型智库还必须尊重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着力推进高校智库和学科一体化建设。可以说,这本智库著作为不同类型的智库机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供了尤为宝贵的范例。
(作者:郑新立 陈鹏,分别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