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工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吴超君)今天上午,全总新闻中心召开新闻通气会,向各新闻媒体记者通报了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的相关情况。
通气会上,全国总工会经济技术部部长粟斌介绍了本次评选表彰活动呈现出的八大特点。
一是申报推荐的纵横度进一步扩展。这次申报推荐成果,不仅涵盖了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单位,还增加了全国铁路总工会等10个全国产业工会,推荐单位比上届增加了31%,填补了申报项目技术创新领域的空白。为方便全国职工申报,"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项目管理平台"申报时间延长了两个月,是上届申报时间的3倍。
二是一线工人获奖比例进一步提升。入围参评成果中,第一完成人是一线工人的有39项,获奖的项目有35项,获奖率89%,与上届相比递增7%.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处高级技师田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徐小平、上海市电力公司检修公司高级技师杨庆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中级工周鲜平、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朱洪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检修公司技师王进等6名一线工人,分别获得本届创新成果一二等奖,占一二等奖获奖总数的55%,与上届相比递增5%.三是职工对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获奖成果中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总量达335个。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高级技师田明的《处试油测试工艺配套工具的研制与应用》项目,拥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科技类期刊上发表技术创新论文28篇。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检修公司技师王进的《±66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研究及应用成果》项目,发明专利3项、4项受理中,实用新型专利7项,参与编写制定中国电力行业标准1项、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1项。
四是非公企业技术创新实力明显提升。非公企业有26项成果入围参评,较上届增加9%;有24项成果获奖,获奖率达92%,获得二三等奖共有10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总计10.8亿元,是本届获奖项目创造经济效益总量的45.4%.例如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中级女工周鲜平的《大吨位轮式起重机椭圆形吊臂国产化及压型效率提升》项目,对高强钢材料特性、椭圆形吊臂压型技术、压型生产系统等的研究,为我国大吨位轮式起重机的快速研发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仅2012年为企业新增利润4.9亿元。
五是获奖成果技术实用性显著增强。有80%以上项目是针对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难点、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发明创新的,有73项已在行业推广应用,其中15项可跨行业应用;97%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有33项居于国际领先或国际先水平,属新技术有93项、新工艺有51项,新设备有29项、新材料有9项、新工具有9项;通过改进技术和生产工艺,实现节能和环保的有63项,涉及社会公益性的有51项;年创造经济总额23.8亿元,年节约资金总额29.4亿元,年创造经济效益和节约资金超过亿元的有12个项目。
六是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显著提高。在获得一二三等奖的42项目中,有71.4%是企业中劳模领衔完成,其中省部级以上劳模占54.8%;成果通过企业创新工作室实现的占76.2%,其中劳模领衔创新工作室占46.9%.例如《激光可视对焦技术》项目完成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徐小平、《环保节能房屋》项目完成人辽宁尼耐特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刘成金,都是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创新工作室领头人。企业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支撑企业创新的基石,不仅出创新成果,而且还出创新人才。
七是职工技术创新队伍逞年轻化趋势。这次获奖项目完成人平均年龄在44岁,其中70后职工有38人、80后职工有8人。获奖比例较上届上升6%.新一代技术工人凭借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刻苦钻研,迅速成长为企业技术创新主力。上海航天化工应用研究所工程师王勇的《火箭发动机壳体高效电子束焊接方法与工艺装备》项目获得成果二等奖,是这批年轻职工中的佼佼者。他设计研制的双工位焊接变位器,通用性强,有效地规避了技术风险,增强了使用过程中精度稳定性。
八是职工技术创新领域逞开放性趋势。科教系统推荐的上海字模一厂副高级工程师张勋的《中国活字保护与传承的创新与开发》项目,令专家评委们为之赞叹,一致认为:很有意义,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它向社会揭示了:技术需要创新,技术传承同样需要创新。活字印刷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历经千年的活字,不能因为光与电的技术出现,而随之消失。活字的保护与传承创新,将激起社会对中国元素的自觉守护与传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