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技术创新主要是研发部门的事,而精加工班把设计图纸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品,尤其在制造新型高速全自动卷绕头这样的高精尖产品中,填补了国内多项生产技术空白”
走进班组:把设计图纸加工成高精尖产品
在化纤机械行业,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丽)自主研制开发的高速卷绕头打破了国外纺机企业的技术垄断,精加工班则是中丽机械加工生产系统的“中枢”,2013年末这个班组获评郝建秀小组式全国纺织先进班组。
现有职工57人的中丽机加工部精加工班主要围绕企业制造的核心部件进行精密加工,掌管着多款精密磨床、数控车床等先进设备,负责车、铣、刨、钳、光整等工序,平均年龄仅30岁。这个年轻的班组是怎样成为行业先进的?新年伊始,记者走进了精加工班。
强化精益管理
刚满30岁的精加工班班长焦清超告诉记者,他们不断强化精益生产的管理理念,深入查找在调试时间、工序周转、不良品等方面存在的七大浪费,并通过多项改善措施,提高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该班组引入并实施《日计划对单》机制,实现计划与物料进场严格管控,解决多余物料占地问题。“生产现场空间变大了,生产更有序,物资周转率提升了近3倍。”焦清超说。
加强设备管理,则令设备开台率从40%提高到70%以上。“我们采取分级管理制度,对价值大、精度高的设备进行重点管理,加强日常点检维护保养。”
实行工装、工具打包配送,大大缩短了“换活”时间。“以前加工用的工装、刀具都分散存放在每个工人的工作现场,现场物料多而零乱,班组尝试实施‘刀具进屋、专人管理’的方式,整理出了七八十个柜子,约1000把刀具,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推行了打包配送制,即车间接到加工任务及相应工艺技术资料后,由调试室技术人员根据工序内容准备标准刀具、标准工装、标准程序直接配送到机床,操作工人只需进行微调即可进行加工。”焦清超说,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副班长王鹤桐是这个车间的“老人”了,已经工作30年的他告诉记者:“化纤的高科技面料有上千种,总有没干过的,以往加工中心一项调试起码要一天时间,现在只需两三个小时。尤其在当前公司订单呈多品种、小批量特点的情况下,打包配送的优势格外明显。”
优化计件工资
精加工班原来实行的计时工资办法,不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存在“人在心不在”的情况,而推行简单的计件工资又存在很多弊端。为此,公司以机加工部为试点,结合实际设计推行了优化的计件工资制。
“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促进班组内多道工序间的主动配合,加强了对班组整体有效产出的考核;二是为引导员工重视设备维护,遵守劳动纪律和加强现场管理,在计件工资之外设计了综合考核工资;三是将班组长的工资与整个班组平均计件工资挂钩。”公司总工办主任王从云说。
经过科学设计的计件工资办法增强了班组长及员工的责任心,调动了积极性,促进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填补技术空白
纺织业是我国市场化最充分的行业,纺织机械制造又属于装备制造业,这个领域的竞争格外激烈。目前在国际化纤成套设备制造商领域,中丽与德国的巴玛格、日本的TMT呈三足鼎立之势。
“从2011年四季度以来,国际国内市场都在下滑,可以说2013年是纺织机械制造近十几年来最寒冷的一年。”中丽总经理仝文奇对本报记者说,原来公司接的大多是上亿元的单子,现在都是几百万元的单子,而大直纺过剩,化纤行业的主导产品几乎没单子。
多年来,化纤行业产能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进而出现过剩迹象,缺少创新能力的企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而差异化产品在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中丽研发生产了10多种差异化产品。
“走差异化道路就要下决心舍掉普通、利润低的产品,重点研发生产效益高、技术含量高,特别是可以替代进口的产品。”仝文奇自豪地说,中丽2013年的销售收入突破了11亿元、 利润达到该企业历史最高水平,“我们靠的就是技术创新,每年申请的专利就有30多项,过去3年我们的人均研发投入从3600元、4700元一路增加到了5300元。”
“装备制造业从设计到规模化生产的周期很长,单子少了我们就全力以赴搞新品研发,等到市场稍有起色我们的新产品也正好能投产了,这样就占据了市场主动权。”仝文奇表示,“技术创新主要是研发部门的事,而精加工班把设计图纸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品,尤其在制造新型高速全自动卷绕头这样的高精尖产品中,这个优秀班组发挥了重要作用,填补了国内多项生产技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