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单打独斗”难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破解就业难题需多方合力
中工网讯 (记者张锐 陈华)开辟家政服务招聘培训专区,现场展示插花、烹饪、育婴等培训项目;开辟创业示范服务区,推出一批投资项目供创业者选择洽谈;设立政策宣传、就业指导、咨询服务专区,邀请劳模和律师现场提供示范服务和法律援助……2014年“全国工会就业援助月”活动在安徽举办的首次大型招聘会现场,设置了可以满足求职者不同需求的版块。公益性、针对性和服务多样性成为工会招聘活动的最大亮点。
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已经成为工会帮扶的重要内容之一。据了解,“全国工会就业援助月”已连续开展了三届,各级工会为广大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平台,缓解春节过后外出务工人员集中求职的压力和部分企业面临的“招工难、用工荒”问题。
尤其是,工会就业援助月在各级党政支持下,整合了人社、教育、工商联等相关部门力量和资源,并通过在媒体发布招聘岗位信息,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人群密集区电子屏走播信息,发放活动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形成多方联动促就业,共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局面。
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中,结构性矛盾最为突出。2013年人力资源蓝皮书指出,就业结构性矛盾主要原因是劳动者能力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适应。在全国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重占到70.3%,大学以上学历仅有12.94%.劳动力市场中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与此同时,就业稳定性偏低。有统计显示,我国员工平均流动率高达15.9%.尤其农民工就业呈现“短工化”趋势,65.9%的农民工更换过工作,25%的人在近7个月内更换了工作,50%的人在近1.75年内更换了工作。有关专家认为,这反映出劳动者对薪酬、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前景等的不满,也影响了就业质量提升和人力资本积累。
对此,人社部门将实施技能振兴计划,通过加大在职培训力度,提高工人的技能和技术水平;教育部门也提出推动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等措施。
全总保障工作部有关负责人则表示,鼓励主要劳务输入地与输出地的工会组织合作开展劳务对接活动,建立就业服务和维权协作长效机制,并充分发挥工会就业示范基地、培训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作用,广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帮助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获取收入的能力。
“破解就业难题,‘单打独斗’很难取得实效,需要党政、工会、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让我们的教育、培训体系更好的由市场导向,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让劳动者素质与就业岗位之间更加匹配,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有关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