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工会新闻-正文
工会界别委员:希望尽快出台配套措施(图)
//www.workercn.cn2014-03-05 08:03:07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 更多

规范劳务派遣 关键在于落实

工会界别委员:希望尽快出台配套措施

  中工网讯(记者 孙艳)《劳务派遣暂行规定》3月1日正式实施。正在召开的政协全会上,全国总工会界别的政协委员们普遍表现出对劳务派遣问题的关注。委员们表示,政策出台,关键在落实,希望尽快出台配套措施,给企业一些空间,改善灵活用工环境。

  事由:

  4年来持续提交规范劳务派遣提案

  记者了解到,2010年全国两会上,工会界委员共同呼吁:“2000万劳务派遣工急需走出身份怪圈”。而到了2012年,这个数字激增至3700万人。4年来,工会界委员持续提交规范劳务派遣的提案、建议,主张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特别是实现同工同酬、同岗同权。

  在此背景下,规范劳务派遣的修法行动逐步推进:

  新修改的《劳动合同法》于2013年7月1日实施,对劳务派遣“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做出了明确界定,并提高了劳务派遣单位的准入门槛。

  2014年3月1日,《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开始实施,进一步细化规范了“三性”岗位界定、同工同酬、“虚假外包”等问题。

  劳务派遣泛滥导致多重负面效应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防邮电工会主席董秀彬连续多年关注劳务派遣问题,并组织团队完成了系列调研报告。调研发现,一段时期以来,劳务派遣已经背离当初满足企业灵活用工需求的初衷,陷入派遣行业无序竞争、劳务派遣工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局面。金融、通信、邮政等国有企业更是派遣用工的“重灾区”,一些企业劳务派遣工占职工总数竟高达50%甚至70%。

  调查显示,95%以上被派遣员工派遣期限超过1年,有的企业使用派遣工的平均工龄超过5年,个别企业甚至超过10年,绝大多数劳务派遣岗位都是长期性岗位。这已背离了法律规定的“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范围。

  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明森提出,劳务派遣泛滥导致的负面效应不仅影响了劳动者,也影响了企业。

  建议:

  应加大监督力度把政策落实

  全国政协委员郭稳才介绍,在调研中听到一些企业抱怨落实难度大,许多企业仍处于观望状态,对放宽政策心存期待;与此同时,七成以上劳务派遣工疑虑法律的保障能不能落到实处。

  对此,郭稳才委员表示,出台一部法律、法规,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在落实。《暂行规定》的缓冲期为两年,在这期间,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应及时调整用工结构,推进同工同酬。

  工会界委员们建议,有关部门和工会应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把政策用到位,把法律落实到位,以免落得“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完善配套措施给企业留空间

  张明森还带来了有关这一问题的提案。他认为,许多国有企业并非不想解决这一问题,而是受到了相应客观条件的限制。他希望能为国企特别是央企放宽条件,改善灵活用工环境,鼓励央企在规范用工上“打头阵”。

  张明森委员表示,对企业而言,使用劳务派遣工也是无奈之举。以他所在的企业为例,这些年企业规模扩大了10多倍,但用人总数还是十几年前的标准。这么大的规模和产值,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支持,但碍于限制没法招人,只能用劳务派遣工了。

  据张明森介绍,他所在单位的派遣工中有许多本科、大专毕业生。如果条件合适,经过培养及自身努力,完全可以成为称职员工,甚至可以成长为技师、工程师等,解决目前用人单位有限的进人名额只能用于进博士、硕士所带来的人才比例失调问题。由于主管部门对用工、工资等制度的约束,根本无法将这部分优秀人才转为正式工。

  他认为,应该完善配套措施,给企业一些空间。如,根据企业快速发展和大量用工的实际,依据当前劳务派遣用工情况,对企业实施更加科学的定员和工资总额。

  还有委员建议,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上为企业消化劳务派遣工提供条件,从源头上封堵企业二元制用工的现象。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