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半年时间接连两次大调研,贵州省总工会的干部们走出高楼大院、远离文山会海,沉到基层一线、走进职工群众,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职工的“幸福指数”——
工会工作的生命力是这样来的
中工网记者 李丰
今年春节后刚上班,贵州省总工会就派出9个调研组,开展“查实情、听民意、解难题——新春走基层”调研活动,针对基层企业职工面临的思想、就业和欠薪等问题,协助政府部门与企业一起“对症下药”出实招。
而就在去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贵州省总组成8个调研组,用10多天时间深入9个市州、10个产业、40多个县区,走访调查200多家基层单位,与1000多名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访谈交流……
工会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工会工作的生命力又在哪里……半年时间接连两次大调研,贵州省总工会用行动寻求答案:切实转变工作方式,走出高楼大院、远离文山会海,沉到基层一线,走进职工群众中,用工会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职工的“幸福指数”。
作风,越来越求真务实
如何进一步规范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如何提升基层工会干部素质和履职能力……一个个问题接连抛出,一声声应答此起彼伏。去年12月2日,贵州省总机关深化解放思想加强作风建设大讨论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袁周与参会工会干部屡屡出现这样的精彩“问答”。“工作作风不转变,如何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他的几次细心追问都让参会的工会干部深受触动。
去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贵州省总组成8个调研组,用10多天时间深入9个市州、10个产业、40多个县区,走访调研200多家基层单位,与1000多名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访谈交流,开展了一场该省工会系统的“最强调研”。调研结束后,在综合分组调研报告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总报告,并呈报全总及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
这份客观、详实的调研报告,引起了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分别作出批示,认为省总工会的调研报告很好,所提建议很有针对性,并要求运用好调研报告成果。
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让工会干部们沾沾自喜,而是就各组报告展开讨论,然后由媒体、专家、职工代表组成点评组进行点评。最后,再由与会的50多名干部对调研报告按照“很满意”、“满意”、“一般”三个等次无记名评议,当场公布评议结果。
两天的讨论结束后,结果出炉。最高得票“很满意”40票,而最低得票“很满意”只有20票。“参加过这么多次调研,这是第一次被别人挑刺儿。”一位工会干部告诉记者,测评中,甚至连文字错误也被挑出,“评委们觉得报告拖沓,不精练。”如今,这份调研报告的原稿,他依然时常拿出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