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工会新闻-正文
七成受访女工迫切想提升技能 资金时间信息缺乏成阻碍
//www.workercn.cn2014-05-12 08:46:26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 更多

  满足感背后藏隐忧

  “丈夫在哪里我就在哪里”,给了流水线女工们较强的稳定感和满足感。上海市总工会调查数据显示,有72.9%的制造业女职工认为“生活比5年前变好了”,有82.6%的制造业女职工对“今后生活将进一步改善”充满信心,女工表示,现在艰苦点不要紧,关键将来要更好。

  虽然她们的收入不高,虽然她们的生活不尽相同,但随着流水线上女工们在上海居住时间增加,这种淡淡的知足感越来越显露在一言一行中。记者在流水线上看到的都是她们安静的神情,她们告诉记者的都是“自己追求的工作环境较好、上下班时间较规律等都能满足。工作、生活、家庭总体上来说,都还是比较稳定的。”

  但就在这种满足感的背后同时也存在着隐忧,种种对未来的隐忧。流水线女工对传统观念的固守,对她们实现自己梦想有着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观念,会导致她们看轻自我发展价值。

  李银燕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什么设想,也不知道会不会一直在上海做下去,“先做着再说”就是她的答案。但对于丈夫,她的要求明显要高很多,转型做机师就是她的提议,“男人必须要有一技之长嘛”,如果以后丈夫有更好的去处,她会辞掉这边的工作跟着走。

  记者发现,身份问题也是流水线女工隐忧之一。她们从五湖四海来到上海这个国际性特大城市,心理预期高于父辈、却又不能像父辈那样吃得起苦,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甚至从未种过地,回到老家很难融入;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

  在改变中迎接自己的未来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流水线上的女工群体不断地迁移,她们的生活路线及命运都在随之改变着。

  未来正向她们走来。

  有人被淘汰,更多的人在发展

  在产业格局的大洗牌中,有人被淘汰,有人紧紧跟随发展进行着自身的改变。记者调查发现,这时往往会产生几种变化:回老家、转行、安于流水线但以老公工作和家里生意为主、做上海媳妇,同时,更多的人正在用勤奋、努力和创新精神发展着自己,成为企业骨干。

  1995年初,年仅18岁的朱雪芹随着一群打工妹进入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从事缝纫工作。学习电动缝纫机的使用,3个月后,就达到了熟练工的水平。朱雪芹开始报名读业余高中,白天在流水线上的工作,晚上就在宿舍里用被子掩着买来的台灯,躲在被窝里看书。一年下来,朱雪芹完成了高中课程。之后因表现突出到日本深造研修了整整3年。回国之后,朱雪芹仅休息一天就来到车间里,她主动向公司提出,要把在日本学到的东西用到流水线上改革工序,半年后,整条流水线的利润提高了30%,员工平均工资也提高了30%,大家的态度从反对到积极拥护。从贫瘠的苏北农村到繁华的上海,从只有初中文化的农家小妹到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用亲身经历告诉人们:知识改变命运,劳动永远光荣。

  1983年出生的洪静来自安徽黄山,进入上海针织九厂(三枪集团)一干就是十年。凭着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对织机性能,原料等的了如指掌,洪静从一名普通的来沪务工青年成长为一名操作技术能手,成长为车间里技术最熟练、最优秀的青年的生产骨干。她多次参加纺织行业的各种技能比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2012-2013年度上海市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

  生活方式和观念转变还需时间

  尽管流水线女工们已经进入上海生活、工作,部分人也实现了居住地、职业的转换,但要完全熟悉城市环境,适应城市生活,尤其是实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在这个漫长的转变和融入过程中,她们通过与城市各类人群打交道,通过各种传播媒体,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学习,逐渐掌握城市社会生活所要求的知识、经验、社会规范与行为方式,实现再社会化。随着她们在城市生活时间的延长,她们对城市的认识和了解将更加深刻,更能接受城市的各种行为规范和价值模式,逐步实现从人口城市化到人的城市化的深刻转变。共享发展成果并非遥不可及

  上海物质丰富交通便利、充满发展机遇的大都市生活,使流水线女工们的需要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她们更多地把到上海打工看做谋求发展的途径,不仅注重工资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她们更加期望融入上海城市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我国人社部日前表示,将把加强职业培训作为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举措,全面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上海非常重视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从2010年开始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去年又启动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

  市总工会在今年的农民工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提供更多培训提升技能素质,继续开展免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参加文化培训,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继续组织农民工积极参与职工技能登高行动;制定助学金奖励措施,鼓励和支持包括农民工群体在内的一线职工参加上海市初级工商管理培训和接读大专;继续开展为农民工“送文化、送法律、送健康”活动。(殷莹)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