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工会各级技术协会
可参与到职业培养工作中
刘淑波:国家进行教育体系的彻底改革,增大职业教育的比例。这方面,我们不妨向德国学习,德国制造业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得益于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只有两成的大学培养普通知识性人才,其余八成是高等职业教育。这种双重职业教育体系,不仅让年轻人避免了毕业即失业的尴尬,也使得德国工业的创新能力和德国产品在全世界广受欢迎。在目前情况下,国家对企业降低教育附加税的征收比例,使企业增加对现有职工培养的投入。工会各级技术协会投入一定精力和经费支持企业的职业培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竞赛。
张兰华:要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实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互联互通、协调发展。构建各层次纵向衔接、不同类型教育横向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机会更多、社会人员接受职业培训渠道更广、升学和就业的选择性通道更畅通。
近年来,部分企业陷入了忽视职业岗位培训的误区,有的企业只是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没有对技术工人进行岗位培训,忽视了“短板效应”。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应该担任引导和监督的职能,在技能人才市场和技能培训市场之间建立桥梁,一方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和预测技能人才需求,一方面引导技能培训市场把培训办学资源向用人单位急需的技能人才缺口进行倾斜。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
强化职工素质教育
燕素娟: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能留住员工的因素无非是工资待遇、学习空间及发展平台。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及行业特点,我们在职工队伍建设及职工技能培训方面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如启动公司网络商学院、进行校企合作(学习、工作、文凭双赢)、参加区总职工队伍素质教育及组织职工参加职工技能学校培训取得职业等级证书等活动,将员工的学习成果与薪酬挂钩,职工很积极,其中不乏有年龄较大的职工。经过近三年的实际操作,发现有几点;一是因校企合作时间较长,职工须二、三年方可取得相应文凭,而且授课时间固定,且与员工上班时间相冲突,职工无法合理的安排时间,从而导致职工身心疲惫;二是企业启动网络商学院费用较高,且课程相对单一,无系统的课程。三是老师上门授课虽然减少了职工的路程奔波,但企业授课条件不完善。
我们建议与北京各大院校进行以校企合作方式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开设夜校,因为有完整的授课条件,易营造学习环境及氛围。利用互联网开设网络课程,进行网络授课,职工可以使用电脑、手机等各种终端学习,既能减少老师的交通时间,职工又能自由掌握学习时间,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台由人力资源管理局考核机构认可的,以企业职工为主体的职工技能等级考核制度,让每个岗位上的员工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市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公认的证书,让每一名新入职的员工对自己都有人生规划。(本报记者 阎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