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8年前,中原4521钻井队来到万里之外的非洲,在一个叫苏丹的国度里,在一片被“太阳灼伤的土地”上,竖起了第一座书写着“中国”字样的钻塔,打出了第一口留下“中国”性格的油井……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国内石油产量,越来越难以满足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国家石油安全的警钟随之敲响。
1995年9月,中原油田作为中国苏丹两国石油合作项目的执行者,进入苏丹穆格莱德盆地6区开展石油勘探。4521钻井队因此成为中国石油工程队伍“走出去”的开路先锋。
通过学习借鉴西方石油公司的管理模式,该队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以HSE管理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多年来,4521队转战苏丹多个探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从未发生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如今,该队的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施工、标准化管理成为苏丹市场的“样板”,有些队伍甚至把该队的标准当成“国际标准”。
跟随4521队的脚步,从中东到非洲、从拉美到中亚,中原油田已有120多支石油工程队伍进入了10多个国家的石油工程市场。
“4521”当年点燃的星星之火,如今已成燎原之势;“4521”播撒的希望种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
曾担任过4521队钻井工程师的王自民讲出了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井队在海外施工,甲方赢利了,我们的事业才能长久。我们必须把甲方的井当成自己的井打。”
在王自民的记忆中,有位爱发脾气的美国监督一开始对中国井队的技术水准并不信任。因为怕出意外,当时这位监督整晚整晚地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神经绷得很紧。
可没过多久,他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因为他注意到,这支井队每干一道工序,准备工作都做得很扎实,而且很超前,很多他还没想到的工作,井队已经做好了,而且是井井有条。井下出现复杂情况的时候,不用他招呼,井队平台经理、钻井工程师主动盯在现场。
一段时间之后,这位监督放心地把自己晚上睡觉的地方由办公室挪到了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