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体现关怀,以文化福利为手段
“关怀职工、服务职工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关乎到党群关系的大事。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文化宫为职工服务的工作必须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纺织城工人文化宫主任杨敏健说。
据他介绍:“自2012年,我们开辟了文化宫的健身广场,购置了八套健身器械,设置了八张乒乓台、建好了四个羽毛球场地、两个篮球场和一个露天舞场。这些都免费供职工群众使用,每天从早到晚来运动的群众络绎不绝。粗略估计,我们近四年在群众文化设施投入了600万元左右,公益性文化活动投入200万元左右。”
2013年3月,西安市总工会向边家村工人文化宫投入300万元,进行活动场馆综合改造。今年春节期间,改造好的边家村影剧院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6岁的王艳是蓝田县人,跟随打工的母亲来到西安。母亲在边家村文化宫旁边的餐馆干活,在电影院里看场电影对于母女俩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文化宫的工作人员听说了这件事,立即建议不但在重大节日免费为贫困职工发电影票,还推出“公益梦想电影套票”。每周六下午,持有下岗证、低保证的职工可以凭证购买15元三张的家庭套票。区域内农民工也可享受此项优惠。
土门工人文化宫虽然地处全市规划的“红线”之内,但也不甘落后。目前,正在对文化宫内的乒乓球馆进行修缮维护。改造以前,有一位名叫杜万良的农民工经常光顾这个乒乓球馆,“没有活儿的时候,我经常在这里呆一天,也花不了几块钱,这里的工作人员还免费给我陪练,为我指导,打完球还能冲个免费的热水澡。”
满足需求,以文化团队为补给
2013年,纺织城、边家村、土门文化宫筹备组建了职工业余艺术团,包括舞蹈、合唱、拳剑、戏曲、管弦、书画、摄影等项目。目前,发展业余团员500余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企业的一线职工,他们在文化宫免费排练,对外代表文化宫参加公益性演出。
业余艺术团的成立,加强了职工艺术家的交流,激发了文艺爱好者的热情,培养了初学入门者的兴趣,将“培训与学习、编排与展示、活动与交流”有机结合起来。短短一年时间,文化宫职工业余艺术团就在全市群众大舞台、文化艺术周、广场舞比赛等活动中频频“亮相”。土门文化宫舞蹈队编排的舞蹈节目《红旗颂》,在2013年西安市职工集体舞大赛中荣获中老年组一等奖。当年10月,边家村文化宫秦韵秦腔团还与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共同主办了陕西戏曲广播7周年系列活动。
在纺织城、土门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培训中心开展各种艺术培训,现有在校生共计1700多人,2013年全年培训4000人次以上,成为驻地职工为孩子们培养艺术细胞的首选之地。土门文化宫青少年培训中心规定,只要是困难职工子女来学习的,凭证件或者证明费用都会减半。近两年来,青少年培训中心的学员不断增多。
前些年,小寨工人文化宫一直在与开发商联合进行开发改造,在没有办公场所的艰苦条件下,他们还“借用”其他文化宫成立小寨文化宫影视制作中心,并在去年10月份,号召全国36个兄弟城市的文化宫成立了“全国职工微电影联盟”。文化宫领导班子自垫经费与陕西卫视华夏微电影栏目合作拍摄了8部微电影。2014年,小寨文化宫还将筹备承办中华全国总工会开展的全国职工微电影大赛,举办“新丝路上的劳动者”全国职工微电影影像节等活动,让这些微电影资源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
短短一年半的时间,西安工人文化宫在深化改革中逐步回归了公益,在转型发展中强化了文化功能。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靠工会资产收益反哺公益性文化活动的能力依然有限,要想让文化宫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更加蓬勃、持久得发展下去,还应该将文化宫纳入到全市公共文化体系中,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实现文化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中工网记者钟洁 通讯员刘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