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回归公益中砥砺前行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深化改革纪实
“我们在这里跳舞已有一年多时间了,每周两次四节课,文化宫不但不收钱还提供音响、饮用水,再也不用大夏天顶着烈日、大冬天顶着寒风,四处寻找舞蹈室了……”51岁的贾禄玲是工人文化宫的忠实粉丝。
在西安市土门工人文化宫,记者刚到院子门口,就听见了民乐演奏和京剧吊嗓子的声音,阵阵艺术气息迎面扑来……回归公益,以文化活动为依托上世纪五十年代,西安市总工会根据全市厂矿职工分布情况,在全市布局并建设了8家工人文化宫,分别是纺织城、边家村、土门、小寨、胡家庙、环城西路、城区、西安市工人文化宫,这些文化宫当年都是门庭若市的“高档”文化场所。自1983年开始,全国工人文化宫都从之前的全额拨款单位转变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加上硬件投入跟不上,文化宫大都靠收房租维持“生活”,很多文化功能逐渐弱化甚至丧失。
2008年,西安市总工会对8家工人文化宫进行了资源整合,纺织城、边家村、土门、小寨4家工人文化宫正常开展工作。同时,成立了建强公司,负责管理工人文化宫的资产运营,对文化宫资金管理形成收、支两条线,用资产收益反哺公益文化支出。
2012年10月,西安市总工会按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召开了企事业发展工作会议,专题讨论文化宫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
经过充分研讨论证,会议制定了一系列举措。从2013年开始,连续三年,由市总工会每年拨付专项经费200万元,用于支持文化宫开展全市职工公益文化活动。同时,市总工会支持各文化宫大胆引进专业人才,特别是急需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人才,工资由市总工会和文化宫各负担一半。
去年,正常运营的4个文化宫都积极行动起来,充分调动区域文化资源,在元宵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各大传统节日举办好各类文艺汇演的同时,在创新公益性文化活动中各显“招数”……
去年10月25日晚,纺织城工人文化宫分别邀请陕西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和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管弦乐团,在文化宫广场举办了“金秋华韵”民族交响乐音乐会。
土门工人文化宫在去年5到9月份,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中国梦·劳动美”全市职工摄影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和职工演讲大赛。
边家村和小寨工人文化宫今年还策划了职工才艺“工艺舞台”活动(“工艺”意为“职工才艺”,又是“公益”的谐音)。
据市总工会统计,这4个文化宫2013年组织全市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16次,区域内文化活动60余次,参加活动的职工群众达到上万人次。